-
用途及適用范圍
-
煤礦井下作業:主要用于煤礦井下發生瓦斯爆炸、火災、瓦斯突出等災害,導致環境缺氧或出現有害氣體,危及礦工生命安全時,礦工可迅速佩戴進行逃生。
-
其他危險環境:也適用于化工部門有毒有害氣體逸出、石油開采作業中天然氣或其他有毒氣體大量突出、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等場景,為現場人員提供呼吸保護,幫助他們逃離災區或等待施救。
-
結構組成
-
高壓系統:包括氧氣瓶、氧氣瓶開關、減壓器、自動手動補給閥和壓力表等,主要用于儲存高壓氧氣,并將其減壓后輸出,同時可顯示氧氣瓶內的壓力。
呼吸系統:由口具、鼻夾、呼吸軟管、氣囊、排氣閥及呼吸閥等組成,是人體與自救器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道,確保呼吸的正常進行。
CO?過濾系統:清凈罐內裝入定量的、符合標準的 CO?吸收劑,用于吸收人體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使經過凈化的氣體重新進入氣囊,參與循環呼吸。
-
工作原理
-
供氧方式:包括定量供氧、自動補給供氧和手動補給供氧。定量供氧時,逆時針轉動開關手輪,高壓氧氣從氧氣瓶流到減壓器內,經減壓后自動輸出不小于 1.2L/min 流量的氧氣進入氣囊;自動補給供氧則是當呼吸系統為負壓時,補氣壓板向內收縮,壓迫補氣桿打開補氧閥,氧氣以不小于 60L/min 的流量進入氣囊,當氣囊鼓起時,補氣壓板自動離開補氣桿,補氣停頓;手動補給供氧是用手指按壓補氣壓板,氧氣以不小于 60L/min 的流量進入氣囊,手指離開補氣壓板,供氧停頓。
-
呼吸循環:吸氣時,氧氣從氣囊經呼吸閥、口具進入人體;呼氣時,氣體經過呼吸閥、呼氣軟管進入清凈罐,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清凈罐內裝的吸收劑吸收,余下的氧氣進入氣囊,如此反復完成呼吸循環。
-
技術參數
-
防護時間:在中等勞動強度(作功功率 55W)條件下,安全使用時間為 45min。
-
氧氣儲存量:80L。
-
額定工作壓力:20MPa。
-
定量供氧:≥1.2L/min。
-
自動補給供氧:≥60L/min。
-
二氧化碳吸收劑應充裝量:整機質量(包括吸收劑和氧氣)2.1Kg。
-
使用方法
-
移至身前:將自救器從佩戴時的腰部側面移到人體正前面。
-
打開外殼:用左手水平拉著力環,使上殼上的塑料掛鉤從下殼脫出;用右手解開上下外殼另一邊的掛鉤;再用手沿豎直方向將上殼提起,使它與下殼脫離。
-
取出口具:取下口具塞,將口具放在嘴唇與牙齒之間,牙齒緊緊咬住口具牙墊,并緊閉嘴唇,使人體口腔與口具之間有可靠的氣密。
-
開啟瓶閥與補氣:轉動氣瓶開關把手,打開瓶閥,然后馬上按動手動供氣閥,氣囊鼓起后松開手指,停止手動補氣。
-
夾住鼻夾:迅速掰開鼻夾彈簧,將鼻夾夾住鼻翼兩側,使鼻腔與外界隔絕,用嘴通過口具呼吸。
-
使用注意事項
-
檢查與觀察:攜帶自救器下井前,應觀察壓力表的示值,不得低于 18Mpa,在使用時隨時觀察壓力表,以掌握耗氧情況及撤離災區的時間。
-
避免損壞:不要無故開啟自救器,不要用力磕碰及坐壓,防止利器刺傷、撞傷氣囊。
-
規范操作:使用者應預先進行試用培訓,使用時保持沉著,呼氣和吸氣都要慢而深,口與自救器的距離不能過近,未到達安全地點時,不要摘下自救器,使用過程嚴禁通過口具或脫掉口具講話。
-
儲存要求:儲存自救器應避免陽光直射,嚴禁與油脂混放在一處,儲存環境干燥無腐蝕性氣體,溫度應在 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