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
相對于“"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可靠的測量”這一流行的定義,上述定義避免了將計量狹隘理解為就是對某種特定量進行的測量,同時也將測量活動之外的其他科技活動、法制活動、管理活動等包括在內。該定義涵蓋了兩方面內容:計量既是一門學科.計量學,又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事業—計量工作。
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是計量的根本出發點。建立各個量的單位,可以使各種物理量得以分別定性和相互區分。單位統一是量值準確的前提。量值準確是指測量結果具有合理的準確度;可韋是指在不同條件下,同類被測量的量值具有可比性,并能展示其有效性。
因此,可以廣義地認為儀器計量(測量)是對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確認的過程。為了滿足該過程的要求,必須由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包括進行科學研究和測量技術研究,建立基準標準和保證測量結果具有溯源性的技術條件,制定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開展行政監督管理等。

1.計量的對象
儀器計量的對象主要是物理量,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已經擴展到了工程量、化學量、生理量,當前普遍開展的有幾何、溫度、力學、電磁、電子、時間頻率、光學、電離輻射、聲學和化學量十大計量此外,在生物、醫學、環保、信息、航天和軟件等高新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計量測試也已得到開展。
2.計量的內容
計量的內容通?筛爬榱鶄方面:計量(測量)單位和單位制;計量器具(測量儀器),包括實現或復現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標準和工作計量器具;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計量管理、計量保證與計量監督。
3.計量的特點
儀器計量的特點可概括為準確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個方面。
(1)準確性是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實際上不存在完全準確無誤的測量,因此在給出量值的同時,必須給出適應于應用目的或實際需要的不確定度或誤差范圍,否則,所進行的測量的質量(品質)就無從判斷,量值也就不具備充分的社會實用價值。量值的準確,是指在一定的不確定度、誤差極限或允許誤差范圍內的準確。
2)一致性是指在計量單位統一的基礎上,無論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計量器具以及由何人進行測量,只要符合有關要求,測量結果就應在給定區間內表現一致,即測量結果應該是可重復、可再現(復現)、可比較的。
(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個測量結果或計量標準的量值,都能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連續比較鏈與計量基準聯系起來,使所有的同種量值都可以按照這條比較鏈,通過校準來向測量的源頭追溯,溯源到同一計量基準(國家基準或國際基準),使準確性和一致性獲得技術保證。如果量值出于多源或多頭,必然會造成技術和管理上的混亂。
(4)法制性源于計量的社會性。量值的準確可靠不僅有賴于科學技術手段,也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和行政監督管理。特別是對于國計民生影響明顯、涉及公眾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域,或者需要特殊信任的領域,必須由政府部門主導建立法制保障,否則,量值的準確性、一致性和溯源性就無法實現,計量的作用也難以發揮。計量的上述四個特性是普通測量一般不具備也不必具備的,因此,儀器計量比普通測量更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