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參數 |
品牌 | 晉瑞醫(yī)療 |
產地 | 江西 |
包裝 | 箱裝 |
有效期 | 6年 |
醫(yī)療器械注冊證 | 2類 |
電壓 | 220V |
數量 | 900000 |
可售賣地 | 全國 | |

暈灸的防治
暈灸者雖罕見,但也會發(fā)生。發(fā)生暈灸時和暈針一樣,也會出現突然頭暈、眼花、惡心、顏面蒼白、脈細手冷、血壓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暈倒等癥狀。多系初次施灸、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艾炷過大、過重所致。一經發(fā)現,要立即停灸,平臥,急灸足三里3-5壯可解,一般無危險。但應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預防工作,在施灸中不斷留心觀察,爭取早發(fā)現早處理,防止暈灸。

施灸穴位的選擇
選用經穴在于精要、準確,而不在雜亂過多。所以,取穴要準,用穴要精,操作要巧,配穴要妙。近代針灸學家承淡安主張:取穴中肯,精簡疏針,灸穴勿多,熱足氣勻。也就是說取穴必須準確,用針要精簡,灸穴勿太多,熱力應充足,切勿亂刺暴戾使人難耐,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來說,每次施灸多以2-3穴為好;如根據癥狀所需穴位較多,可分期分批輪流選用。

對于施灸的先后順序古人有明確的論述,如《備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說:“凡灸,當先陽后陰 先上后下!薄睹魈镁慕洝芬仓赋觯骸跋染纳,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本褪钦f應先灸陽經,后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壯數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上述施灸的順序是指一般的規(guī)律,不能拘泥不變。如脫肛的灸治,則應先灸長強以收肛,后灸百會以舉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此外,施灸應注意在通風環(huán)境中進行。

關于灸后注意問題
凡非化膿性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瘡,擦澡時則應小心瘡面,不要過久浸泡,當心洗脫灸痂。注意食物忌生冷、辛辣之物,以減少返病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