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風機設備常扎根于山地、水域等復雜地形區域。極端天氣的侵襲,使得山地滑坡、水域洪澇等狀況頻發,給風電搶險工作帶來的雙重挑戰。傳統車輛在面對這類復雜環境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河北五星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 “” WX-(8x8)型 8 輪驅動水陸兩棲車,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與強大性能,成為突破困境、實現高效風電搶險的關鍵力量。
山地風電場所,地勢陡峭、道路崎嶇,布滿碎石與溝壑的山路,讓傳統四驅車輛爬坡艱難,極易出現打滑、陷車的情況。一旦遇到惡劣天氣,道路狀況更是雪上加霜,人員與設備難以快速抵達故障點。而在水域周邊的風電項目,如沿海灘涂、湖泊濕地等區域,松軟的泥沙和潮汐變化形成的水域,對車輛的通過性提出了極高要求。傳統車輛不僅在泥沙中容易下陷,其有限的涉水能力也無法滿足跨越水域抵達故障風機的需求,導致搶險工作嚴重滯后,設備停機帶來的經濟損失不斷擴大。
“” WX-(8x8)型水陸兩棲車的 8 輪驅動系統,堪稱山地風電搶險的 “鋼鐵之足”。美國科勒 23 馬力 4 沖程電子燃油噴射發動機與 PANETARY 微分變速系統緊密配合,可根據山地路況實時智能分配 8 輪扭矩。面對 30° 以上的陡坡,車輛能以 40 - 55 千米 / 小時的速度穩健攀爬,強勁的動力輸出與出色的抓地力,讓打滑、陷車成為歷史。
230mm(輪胎模式)與 255mm(履帶模式)的高離地間隙設計,配合輪胎 / 履帶雙模式,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山地通行能力。在碎石遍布的山道上,24 英寸 ARGO 防滑輪胎提供 1.7psi 的地面壓力,減少顛簸,保障車內人員與設備的安全;當遇到泥濘、濕滑路段時,切換至橡膠履帶,將地面壓力降至 0.67psi,如同給車輛穿上 “防滑靴”,輕松跨越 50cm 高的障礙物,如倒伏樹木、巖石等,比傳統四驅車的通過性高出 30%。在西南某山地風電項目中,臺風致使道路損毀嚴重,“” 水陸兩棲車依靠 8 輪驅動,僅用 20 分鐘便穿越 5 公里復雜山路,抵達故障風機處,比常規車快了 1.5 小時,為設備搶修爭取了寶貴時間。
當風電搶險遭遇水域阻礙,“” WX-(8x8)型水陸兩棲車即刻化身為 “破浪先鋒”。其真空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車身,抗沖擊、耐腐蝕,配合 LC0F 高防護設計與自動排水系統,在水面行駛時穩定性提升 40%。車輛進入水上行駛模式后,以 5 - 12 千米 / 小時(加裝外弦發動機后 12 千米 / 小時)的速度破浪前行,408 千克的水上載重能力,可搭載 4 名人員及小型搶修設備,輕松穿越積水區域、潮汐水域。
在山東某沿海風電項目中,風暴潮導致灘涂被海水淹沒,水深達 80cm,傳統方式根本無法靠近受損風機。“” 水陸兩棲車直接入水,以 8 千米 / 小時的速度(加裝外弦發動機)穿越 1.2 公里水域,搭載起重設備迅速抵達現場,12 小時內便完成了海底電纜搶修工作,相比傳統 “繞路運輸 + 船舶擺渡” 方案,效率提升了 3 倍,成功避免了更大的電力損失。
8 輪驅動與水陸兩棲兩大核心技術并非獨立作戰,而是緊密協同,為風電搶險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在實際搶險任務中,車輛常常需要在山地與水域環境之間切換。例如,在一次山地風電項目搶險中,車輛先憑借 8 輪驅動在崎嶇的山路上快速行駛,抵達被積水阻斷的路段后,無縫切換至水陸兩棲模式,順利穿越水域,最終快速、高效地完成了任務。
此外,車輛配備的 OBD“6 + 1” 發動機故障自動診斷系統、BSWB 安全啟動裝置、液壓自調節盤式制動器等一系列安全配置,與核心技術相輔相成,進一步提升了車輛在復雜環境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確保每一次風電搶險任務都能高效、安全地開展。
河北五星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優化 “” WX-(8x8)型水陸兩棲車的性能。未來,通過引入更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8 輪驅動系統將實現更精準的動力分配與地形自適應調節;水陸兩棲功能也將進一步升級,車輛的續航能力、信息化水平將得到顯著提升。這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將持續推動風電搶險工作邁向更高效率、更智能化的新階段。
在風電產業發展的征程中,“” WX-(8x8)型 8 輪驅動水陸兩棲車以其強大的性能與卓越的表現,成功應對山地與水域的雙重挑戰,成為風電搶險高效開展的可靠保障。它不僅為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更以科技的力量推動著風電搶險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