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核心應該是產品和顧客體驗,而不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種種大佬之爭,顯示出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各方對中國零售業何去何從,存在比較大的分歧。現在如果從結果論來看,馬云的新零售,確實并未跑出一個十足成功的模型。2016年,馬云推出“新零售”概念后,又買下了大潤發的控股股東高鑫零售(2017~2020年)。有聲音認為,服裝、快消都被電商吃了,生鮮這一塊在當時被認為是電商下一個要吃掉的肥肉。不只阿里,京東、蘇寧、乃至美團,也都因為相同的企業屬性和需求,跟風推出了類似“新零售”的產品。比如京東于2017年推出了“無界零售”理念,蘇寧推出“蘇寧小店”“蘇鮮生超市”“無人店”等,名字都取得眼花繚亂,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幾乎都沒有交出一份“新零售”達到業內預期、滿足大眾想象的,這個的核心應該是收入大于成本投入。2024年9月,名創優品實控子公司以62.7億收購永輝,成為其最大股東。葉國富表示,他看到的是行業正迎來結構性機會,“正見證以胖東來為主要代表的一批國內超市掀起的變革。”
所謂“新零售”,核心在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的先進技術,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來提高傳統零售的效率和用戶體驗。當時阿里巴巴聲勢宏大,幾乎所有人都看好這家巨頭,預測其會在“新零售”領域大展宏圖。但過去幾年,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逐漸發生轉變,線上消費幾乎成為最主流的消費模式,零售業原有的商業模式直面巨大的沖擊,“求變”似乎成為了自救的唯一路徑。時代的腳步說變就變,即使零售業的玩家們這幾年來費盡心思布局線上,依舊無法跟上市場變化的腳步。
自2023年以來,其發展策略就聚焦在舊門店重構和新業態拓展,致力于把新零售打造成為消費者的線下體驗中心和在線物流履約中心,“新零售”聽起來是一個新詞匯,但并不是新的東西,其核心是考驗企業如何根據大數據打通各產業鏈的能力。阿里巴巴入局零售行業,主要還是靠資本優勢和科技優勢,真正具體到落地,其實和傳統零售行業相比,還欠缺很多東西。按照阿里巴巴的設想,“新零售”的商業模式是一場從內而外的數字化改革。廣州莫凡貨架廠家飾品貨架、潮品貨架、文創貨架多元設計、精品貨架整店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