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噻呋酰胺95%
別名:噻呋酰胺溶液
英文名:THIFLUZAMIDE
原藥含量 95%
CAS:130000-40-7
包裝規(guī)格 25kg紙板桶/可分裝
保存條件 注意防潮,密封,避光存放
原藥性狀 白色粉狀固體
主要劑型 TC
產(chǎn)品應用 具有強內(nèi)吸傳導性和長持效性。噻呋酰胺對絲核菌屬、柄銹菌屬、黑粉菌屬、腥黑粉菌屬、伏革菌屬、核腔菌屬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對擔子菌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紋枯病、立枯病等有好的效果。
作用對象 可廣泛應用于水稻、麥類、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馬鈴薯、草坪等多種作物。生產(chǎn)上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和麥類的紋枯病。
噻呋酰胺(Thifluzamide)是一種噻唑酰胺類殺菌劑,具有廣譜、高效、內(nèi)吸性強和持效期長的特點,廣泛用于農(nóng)業(yè)領域防治多種真菌性病害。以下是其作用機制、主要用途及適用范圍的綜合分析:
一、作用機制
噻呋酰胺通過抑制真菌的琥珀酸脫氫酶(SDH)活性,阻斷病原菌的三羧酸循環(huán)(TCA循環(huán)),干擾其能量代謝和呼吸鏈電子傳遞,最終導致菌體死亡。由于含氟結構,其與底物或酶的結合競爭力強且不可逆,因此不易引發(fā)抗藥性。
二、主要用途與防治對象
噻呋酰胺對擔子菌綱和子囊菌綱的病原菌尤為有效,主要用于以下病害的防治:
1. 水稻病害
-
紋枯病:通過葉面噴霧或種子處理,在水稻孕穗期前施藥,顯著抑制病原菌(立枯絲核菌)的侵染與擴展。
-
稻瘟病(部分類型):對特定病原菌引起的稻瘟病有一定預防作用,尤其在病害初期使用效果顯著。
2. 小麥病害
-
紋枯病:通過拌種或噴霧,減少莖基部和葉鞘的病斑形成,降低倒伏風險。
-
根腐病、全蝕病:混配懸浮種衣劑拌種,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3. 花生病害
-
白絹病:直接抑制莖基部和莢果的病原菌(白絹病菌),減少菌絲蔓延和植株枯萎。
-
葉斑。ú糠诸愋停:延緩褐斑病、黑斑病的病斑擴展,維持葉片正常功能。
4. 其他作物病害
-
馬鈴薯黑痣病:通過種薯處理或土壤混合,降低塊莖感染風險。
-
葡萄白腐病:單劑預防或與其他殺菌劑復配使用,減少果實腐爛。
-
中藥材病害:如白術立枯病、芍藥菌核病等,通過淋根或噴霧防治。
三、應用特點
-
強內(nèi)吸性:可通過植物根、莖、葉吸收并雙向傳導,兼具預防與治療作用。
-
持效期長:施藥后藥效可持續(xù)20-30天,減少重復施藥頻率。
-
安全性高:對作物無藥害,甚至在水稻孕穗期等敏感階段也可使用。
-
耐雨性強:施藥后1小時內(nèi)降雨不影響藥效,適合多雨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