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深圳市凱冠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邢楠(小姐)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szkaiguan06@163.com
聯系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草堆街30號三鼎電商文創園A502
郵編:518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重要貢獻:引領西班牙時裝革命
多年來,ZARA以其流行的設計、較佳的質量和中檔價位為許多國家的都市白領女性所追捧。它幾乎不打廣告,單靠口碑與速度在國際時尚界打出一片天。奧特加時尚意識強,重視時裝的設計與品質,他的Inditex集團旗下各個品牌在市場都有獨特的定位與賣點。他強調時裝是“互動的”,他手下強大的設計師隊伍保證了ZARA等品牌緊跟世界流行時尚,甚至引領時尚潮流。
有人說,參觀Inditex的工廠和物流中心,就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時裝工業”。這個龐大的時裝集團,由100多家設計、制造和銷售公司組成,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近3 000家分店。在全球400多個大城市的主要商業區,人們都能看到Inditex旗下的品牌連鎖店;趧撔屡c靈活性的獨特管理模式,已經使Inditex成為世界時裝企業之一。
在西班牙人眼里,奧特加是西班牙時裝界革命的真正開創者,是推動西班牙時尚進程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他的努力下,設計大師的服裝對普通百姓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服裝設計和生產亦成為西班牙一個強大而充滿活力的行業,為5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特別是近幾年,西班牙時裝業經歷了影響深遠的國際化進程,以奧特加的Inditex集團為代表的一些企業成功開拓了海外市場,并使西班牙終于躋身國際時裝頂級國家的行列。
相比較,Gap集團的表現持續不佳,除了Banana Republic表現尚可,Gap和青少年裝品牌Old Navy都未能走出調整期。而更有報道說,Gap準備撤銷設在倫敦的歐洲設計部,事實上歐洲系列的表現非常好,而且眾所周知的秘密是,Gap歐洲設計部的顧問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設計師,比如Phoebe Philo和Balenciaga的Marie-Anne Sauve等。
全球時裝零售連鎖巨頭——瑞典H&M和西班牙Inditex之間的比拼,是爭妍,還是斗智?就姹紫嫣紅的時裝而言,它們比的是爭妍的藝術,但論起輸贏,卻更在于其背后各自商業運作思維的不同,且看它們強調差異化戰略及戰術的斗智之旅……
擁有Zara、Bershka等8個時裝品牌的Inditex在上;春B迎來第2700家連鎖店—瑞典H&M銷售額雖領先于Inditex,但它也不得不感嘆:后生可畏! Inditex這個來自西班牙的競爭對手,成立于1963年,而H&M(Hennes & Mauritz)則早已于1947年創立,新秀Inditex歷史雖短,但開店速度卻是H&M的兩倍。這一次Inditex搶灘中國,證明了分析師此前的一些看法:Inditex的擴張勢頭猛于H&M。
H&M的股票一向都被看作是服裝零售業的基準,但投資者正在將更多的熱情傾注到Inditex身上。2005年,在為Inditex做評估的25個分析師中,2/3的人推薦投資者購買其股票,而相比之下只有大約一半的分析師推薦H&M的股票。
這種厚此薄彼的做法,只因為這幾年來Inditex表現出了更好的成長性。雖然Inditex約204億美元的市值仍然不敵H&M約286億美元的市值,但Inditex的擴張勢頭吸引了眾多的分析師和投資者。
自成立以來,H&M就以其時尚、質優而價平的時裝風靡世界,被認為是“麥當勞式時尚”(McFashion)的代表者。但H&M越來越受到Inditex 的沖擊。
在規模的擴張上,雖然H&M的店數近1200間,但Inditex已經擁有2700家店鋪;在收入增長上,Inditex從1996年以來一直保持著20%左右的增長率,而H&M在近幾年的增長速度卻一直在10%左右徘徊。
投資者們看中的正是Inditex的這種迅猛擴張勢頭。不過,速度并不是商業世界的唯一游戲評判標準。面對Inditex速度制勝的挑戰,H&M一再強調:我們不僅要增長速度,更要增長質量;我們既要開更多的新店,更要提高已有店鋪的銷量水平。
事實上,H&M在業界一向以謹慎著稱,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關注商業世界中更重要的內容—盈利。有事實為證:在雙方所爭奪的法國市場,2005年H&M所開的店鋪數量為72家,遠少于Inditex的123家,但H&M 5.64億歐元的銷售額卻仍然領先。
Inditex快速的增長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其股票未來潛力及走勢看好,引導投資者重新考慮其股票價值,但亦有分析師指出,Inditex在以后的8年中可能也無法在盈利上超過H&M,因為它的快速擴張犧牲了一部分利潤。
規模、速度以及盈利水平,這是商業世界中相互博弈的三個要素。如何平衡?Inditex和H&M給了我們兩個選擇:Inditex以速度制勝,打起了規模聲勢戰;H&M則是速度與盈利并駕齊驅,穩步擴張。這兩種選擇本身并無優劣之分,不管是速度、規模優先,還是盈利優先,關鍵的都是要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
Inditex與H&M都把歐洲作為主要的市場,Inditex的收入大約有一半來自西班牙,而H&M的銷售額有1/3都來自德國市場。或許,正是這種不同的重點市場策略讓它們在擴張路上出現了冷熱不均的現象。
在房地產業繁榮的支撐下,西班牙的經濟增長水平已連續10年超過了歐洲的平均水平,這讓Inditex獲益非淺。而德國在2005年的增長幅度還不到1%。H&M要在經濟萎縮的壓力下讓更多的消費者掏錢購買它的衣服,想來也是難上加難。
服裝時尚業是一個極易受市場經濟水平影響的行業。無論是Inditex,還是H&M,都沒有把“雞蛋”全部放到一個市場“籃子”里。H&M和Inditex都已在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開設了店鋪,并且開始向對方的戰略“要地”滲透。
其實,H&M和Inditex新的擴張計劃有些相似,都是瞄準世界上的成熟市場和大城市,同時把時尚之風吹向更多新興的發展中國家。H&M要在繼續擴大德國市場的同時,向美國、西班牙、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家滲透;而Inditex也把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甚至葡萄牙、希臘等作為新的擴張重點。而且,在Inditex把Zara帶到中國,大力開拓亞太市場的時候,H&M則吹響了進軍中東市場的號角。H&M將會在科威特和迪拜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