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麻涌零星廢水處理單位
魚戲蕉葉、白鷺回歸、水清岸綠、綠道環繞、風光迤邐,這是筆者日前在東莞生態產業園采訪時所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景象。
4年前,這里還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鎮村垃圾堆填區,生態環境極度惡化。
4年間,這里脫胎換骨,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產業園。污水不見了、生態環境修復了,久違的魚蝦回來了,而且每年將1億噸污水變成可利用的1億噸生態用水。
是什么使這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主要緣于東莞生態產業園區治水理念的轉變,通過建設生態水循環系統,實現中水循環利用和污水零排放。
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變成中水循環利用,截污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為此,東莞在生態園產業區內及周邊鋪設了大量污水收集管網,將生態園產業區內及周邊鎮村的污水集中引進南畬朗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由污水處理廠出來的水,再經過反硝化池、人工濕地和自然濕地進行植物、微生物等多重深度處理,進一步提高水質標準。
筆者在現場看到,由污水處理廠出來的水,經過泵站提升到離地面約10米、直徑約80米的圓型反硝化池。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將水提升一定高度,目的就是使反硝化池處理后的水,有一定的壓力自流到反硝化池兩邊的燕嶺人工濕地作進一步處理。
在反硝化池,筆者看到,池面長滿各種茂盛的水生植物,據專家介紹,這是生物及微生物浮床,其主要作用是把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還原成氮氣釋放出來,起到進一步凈化水質的作用。
從反硝化池出來的水,經過管道輸送到反硝化兩邊的燕嶺人工濕地。這是精心設計構建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占地面積25.6公頃。人工濕地長滿2米多高的風車草,這種植物根系發達,非常有利用于吸收水中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
在燕嶺人工濕地,筆者看到,大片濕地植物風車草被割掉,剩下一小塊還未割,高度比成年人還要高出1米左右。隨行的生態園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風車草長到一定的高度后就要割掉,讓它從新發芽再生長,這樣就可以使風車草的根系更加發達,吸收水中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就越強,凈水效果就更好。
在已割掉風車草的濕地里,露出一組組水量控制設備,每組高約1米,分別裝有水量控制伐和監測儀器,每組之間相距約50至100米左右。從反硝化池送來的水,通過這一組組設備后,灌進濕地進行深度處理。而在濕地每隔200米左右的地方,都建有排水渠,并與生態河道相通。經過濕地深度處理的水,都流進排水渠并在生態河道會合,然后流經自然濕地作進一步凈化后,最終流進中央水系生態湖,成為可以用于生態景觀、綠化澆灌、道路沖洗和水上娛樂用水的高品質中水,從而實現中水的循環利用。
成效:河水清澈 魚蝦重現 年產1億噸中水
東莞生態產業園通過轉變治水理念,將污水變廢為寶。根據每天處理35萬噸污水的能力,每年在處理1億噸污水的同時,可提供1億噸用于生態、景觀、清潔等用途的高品質中水,實現廢水100%重復利用。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污水量在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范圍內,生態園產業區基本實現污水零排放。
減少1億噸污水排放,增加1億噸生態用水,這一加一減的變化,凸顯了治水理念轉變所帶來的巨大成效。與此同時,用水效率也得到極大提高,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水環境和水生態得到極大改善。
2010年12月,燕嶺濕地水質監測數據顯示,經過處理后的的水體,其化學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和氨氮、總磷等重要水污染指標大幅下降,水中溶解氧明顯升高。其中COD從80毫克/升下降到19毫克/升;BOD從34毫克/升下降到4毫克/升; 氨氮從18毫克/升下降到1.2毫克/升;總磷從0.45毫克/升下降到0.29毫克/升;水中溶解氧從0.9毫克/升上升到4.6毫克/升,水體顏色和氣味顯著改觀,徹底消除黑臭現象,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Ⅳ類水標準。
在燕嶺人工濕地的生態河道邊,記者看到,從濕地排水渠流進生態河道的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根本聞不到任何氣味,與沒有污染的河水一樣,根本看不出是污水處理后的中水。
在生態產業園展覽館門前的河道里,一群金魚在悠閑地游動,一會兒鉆進河邊水生植物美人蕉里,一會兒又聚集河中央,顯得優哉游哉。展覽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這里的水生態環境好了,許多魚蝦又重現了,白鷺也回來了。
生態產業園區的治水理念和成效,也為豐水地區解決水質性缺水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子。
本公司承接環境保護,可提供各類廢水,,排污證辦理等服務,公司秉承為碧水藍天做綿薄貢獻,希望能為您的環保問題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