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售西門子原裝產品,敬請放心購買!量大價優.量大可送貨上門,歡迎選購!西門子產品可以隨時聯系我!!
上海斌勤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西門子合作伙伴)
聯系人 :康 奎(業務經理)發布(聯系我有優惠福利哦)
地 址:上海市松江區三新北路1800弄(松江商務電子園區)24號樓5005室.
上海斌勤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只要代理的西門子的系列有:PLC S7-200,PLC S7-300,PLC S7-400,PLC S7-1200,PLC 6ES5, ET200 ,人機界面,屏,變頻器,DP總線,電纜,M系列變頻器 V系列變頻器 G系列變頻器 6SE70交流工程調速變頻器,6RA70直流調速裝置,SITOP電源,電線電纜,數控備件,數控,伺服電機等工控自動化產品的銷售及.如有需要可以使用提供的任何一種聯系購買.
可編程序控制器,英文稱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由于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們仍習慣地用PLC作為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縮寫。它是一個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裝置,專為在工業現場應用而設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以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指令,并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接口,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是微機技術與傳統的繼電接觸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克服了繼電接觸控制系統中的機械觸點的接線復雜、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靈活性差的缺點,充分利用了微處理器的優點,又照顧到現場電氣操作維修人員的技能與習慣,特別是PLC的程序編制,不需要專門的計算機編程語言知識,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繼電器梯形圖為基礎的簡單指令形式,使用戶程序編制形象、直觀、方便易學;調試與查錯也都很方便。用戶在購到所需的PLC后,只需按說明書的提示,做少量的接線和簡易的用戶程序編制工作,就可靈活方便地將PLC應用于生產實踐。
可編程序控制器一直在發展中,所以至今尚未對其下后的定義。國際電工學會(IEC)曾先后于1982.11;1985.1和1987.2發布了可編程序控制器標準草案的,二,三稿。
在第三稿中,對PLC作了如下定義:可編程序控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采用了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字的,模擬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序控制器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按易于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充其功能的原則設計。
定義強調了PLC是:1 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也是一種計算機
2 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
3 面向用戶指令——編程方便
4 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算和算術操作
5 數字量或模擬量輸入輸出控制
6 易與控制系統聯成一體
7 易于擴充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特點
為適應工業環境使用,與一般控制裝置相比較,PLC機有以下特點:
1. 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工業生產對控制設備的可靠性要求:
①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長
②故障修復時間(平均修復時間)短
任何電子設備產生的故障,通常為兩種:
①偶發性故障。由于外界惡劣環境如電磁干擾、超高溫、超低溫、過電壓、欠電壓、振動等引起的故障。這類故障,只要不引起系統部件的損壞,一旦環境條件恢復正常,系統也隨之恢復正常。但對PLC而言,受外界影響后,內部存儲的信息可能被破壞。
②永久性故障。由于元器件不可恢復的破壞而引起的故障。
如果能限制偶發性故障的發生條件,如果能使PLC在惡劣環境中不受影響或能把影響的后果限制在范圍,使PLC在惡劣條件消失后自動恢復正常,這樣就能提高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如果能在PLC上增加一些診斷措施和適當的保護手段,在永久性故障出現時,能很快查出故障發生點,并將故障限制在局部,就能降低PLC的平均修復時間。為此,各PLC的生產廠商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使PLC除了本身具有較強的自診斷能力,能及時給出出錯信息,停止運行等待修復外,還使PLC具有了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硬件措施:
主要模塊均采用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大量開關動作由無觸點的電子存儲器完成,I/O系統設計有完善的通道保護和信號調理電路。
① 屏蔽——對電源變壓器、CPU、編程器等主要部件,采用導電、導磁良好的材料進行屏蔽,以防外界干擾。
② 濾波——對供電系統及輸入線路采用多種形式的濾波,如LC或π型濾波網絡,以消除或高頻干擾,也削弱了各種模塊之間的相互影響。
③ 電源調整與保護——對微處理器這個核心部件所需的+5V電源,采用多級濾波,并用集成電壓調整器進行調整,以適應交流電網的波動和過電壓、欠電壓的影響。
④ 隔離——在微處理器與I/O電路之間,采用光電隔離措施,有效地隔離I/O接口與CPU之間電的聯系,減少故障和誤動作;各I/O口之間亦彼此隔離。
⑤ 采用模塊式結構——這種結構有助于在故障情況下短時修復。一旦查出某一模塊出現故障,能迅速更換,使系統恢復正常工作;同時也有助于加快查找故障原因。
·軟件措施:
有極強的自檢及保護功能。
①故障檢測——軟件定期地檢測外界環境,如掉電、欠電壓、鋰電池電壓過低及強干擾信號等。以便及時進行處理。
②信息保護與恢復——當偶發性故障條件出現時,不破壞PLC內部的信息。一旦故障條件消失,就可恢復正常,繼續原來的程序工作。所以,PLC在檢測到故障條件時,立即把現狀態存入存儲器,軟件配合對存儲器進行封閉,禁止對存儲器的任何操作,以防存儲信息被沖掉。
③設置警戒時鐘WDT(看門狗)——如果程序每循環執行時間超過了WDT規定的時間,預示了程序進入死循環,立即報警。
④加強對程序的檢查和校驗——一旦程序有錯,立即報警,并停止執行。
⑤對程序及動態數據進行電池后備——停電后,利用后備電池供電,有關狀態及信息就不會丟失。
PLC的出廠試驗項目中,有一項就是抗干擾試驗。它要求能承受幅值為1000V,上升時間1nS,脈沖寬度為1μS的干擾脈沖。一般,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可達幾十萬~上千萬小時;制成系統亦可達4~5萬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2 .通用性強,控制程序可變,使用方便
PLC品種齊全的各種硬件裝置,可以組成能滿足各種要求的控制系統,用戶不必自己再設計和制作硬件裝置。用戶在硬件確定以后,在生產工藝流程改變或生產設備更新的情況下,不必改變PLC的硬設備,只需改編程序就可以滿足要求。因此,PLC除應用于單機控制外,在工廠自動化中也被大量采用。
3.功能強,適應面廣
現代PLC不僅有邏輯運算、計時、計數、順序控制等功能,還具有數字和模擬量的輸入輸出、功率驅動、通信、人機對話、自檢、記錄顯示等功能。既可控制一臺生產機械、一條生產線,又可控制一個生產過程。
4.編程簡單,容易掌握
目前,大多數PLC仍采用繼電控制形式的“梯形圖編程方式”。既繼承了傳統控制線路的清晰直觀,又考慮到大多數工廠企業電氣技術人員的讀圖習慣及編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梯形圖語言的編程元件的符號和表達方式與繼電器控制電路原理圖相當接近。通過閱讀PLC的用戶手冊或短期培訓,電氣技術人員和技術工很快就能學會用梯形圖編制控制程序。同時還提供了功能圖、語句表等編程語言。
PLC在執行梯形圖程序時,用解釋程序將它翻譯成匯編語言然后執行(PLC內部增加了解釋程序)。與直接執行匯編語言編寫的用戶程序相比,執行梯形圖程序的時間要長一些,但對于大多數機電控制設備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滿足控制要求。
5.減少了控制系統的設計及施工的工作量
由于PLC采用了軟件來取代繼電器控制系統中大量的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計數器等器件,控制柜的設計安裝接線工作量大為減少。同時,PLC的用戶程序可以在實驗室模擬調試,更減少了現場的調試工作量。并且,由于PLC的低故障率及很強的監視功能,模塊化等等,使維修也極為方便。
6.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維護方便
PLC是將微電子技術應用于工業設備的產品,其結構緊湊,堅固,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并且由于PLC的強抗干擾能力,易于裝入設備內部,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的理想控制設備。以三菱公司的F1-40M型PLC為例:其外型尺寸僅為305×110×110mm,重量2.3kg,功耗小于25VA;而且具有很好的抗振、適應環境溫、濕度變化的能力。現在三菱公司又有FX系列PLC,與其超小型品種F1系列相比:面積為47%,體積為36%,在系統的配置上既固定又靈活,輸入輸出可達24~128點。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分類
PLC產品種類繁多,其規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對PLC的分類,通常根據其結構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異和I/O點數的多少等進行大致分類。
1.按結構形式分類
根據PLC的結構形式,可將PLC分為整體式和模塊式兩類。
(1)整體式PLC 整體式PLC是將電源、CPU、I/O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裝在一個機箱內, 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價格低的特點。小型PLC一般采用這種整體式結構。整體式PLC由不同I/O點數的基本單元(又稱主機)和擴展單元組成。基本單元內有CPU、I/O接口、與I/O擴展單元相連的擴展口,以及與編程器或EPROM寫入器相連的接口等。擴展單元內只有I/O和電源等,沒有CPU。基本單元和擴展單元之間一般用扁平電纜連接。整體式PLC一般還可配備特殊功能單元,如模擬量單元、位置控制單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擴展。
(2)模塊式PLC 模塊式PLC是將PLC各組成部分,分別作成若干個單獨的模塊,如CPU模塊、I/O模塊、電源模塊(有的含在CPU模塊中)以及各種功能模塊。模塊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種模塊組成。模塊裝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這種模塊式PLC的特點是配置靈活,可根據需要選配不同規模的系統,而且裝配方便,便于擴展和維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塊式結構。
還有一些PLC將整體式和模塊式的特點結合起來,構成所謂疊裝式PLC。疊裝式PLC其CPU、電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獨立的模塊,但它們之間是靠電纜進行聯接,并且各模塊可以一層層地疊裝。這樣,不但系統可以靈活配置,還可做得體積小巧。
2.按功能分類
根據PLC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可將PLC分為低檔、中檔、高檔三類。
(1)低檔PLC 具有邏輯運算、定時、計數、移位以及自診斷、監控等基本功能,還可有少量模擬量輸入/輸出、算術運算、數據傳送和比較、通信等功能。主要用于邏輯控制、順序控制或少量模擬量控制的單機控制系統。
(2)中檔PLC 除具有低檔PLC的功能外,還具有較強的模擬量輸入/輸出、算術運算、數據傳送和比較、數制轉換、遠程I/O、子程序、通信聯網等功能。有些還可增設中斷控制、PID控制等功能,適用于復雜控制系統。
(3)高檔PLC 除具有中檔機的功能外,還增加了帶符號算術運算、矩陣運算、位邏輯運算、平方根運算及其它特殊功能函數的運算、制表及表格傳送功能等。高檔PLC機具有更強的通信聯網功能,可用于大規模過程控制或構成分布式網絡控制系統,實現工廠自動化。
3.按I/O點數分類
根據PLC的I/O點數的多少,可將PLC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類。
(1).小型PLC——I/O點數< 256點;單CPU、8位或16位處理器、用戶存儲器容量4K字以下。
如:GE-I型 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
TI100 美國德洲儀器公司
F、F1、F2 日本三菱電氣公司
C20 C40 日本立石公司(歐姆龍)
S7-200 德國西門子公司
EX20 EX40 日本東芝公司
SR-20/21 中外合資無錫華光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2). 中型PLC——I/O點數256~2048點;雙CPU,用戶存儲器容量2~8K
如:S7-300 德國西門子公司
SR-400 中外合資無錫華光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SU-5、SU-6 德國西門子公司
C-500 日本立石公司
GE-Ⅲ GE公司
(3). 大型PLC——I/O點數> 2048點;多CPU,16位、32位處理器,用戶存儲器容量8~16K
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發展概況及發展方向
一、國外PLC發展概況
PLC自問世以來,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在美、德、日等工業發達國家已成為重要的產業之一。世界總銷售額不斷上升、生產廠家不斷涌現、品種不斷翻新。產量產值大幅度上升而價格則不斷下降。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廠家生產PLC,較有名的:美國:AB通用電氣、莫迪康公司;日本:三菱、富士、歐姆龍、松下電工等;德國:西門子公司;法國:TE 施耐德公司;韓國:三星、LG公司等。
二、技術發展動向
1. 產品規模向大、小兩個方向發展
大: I/O點數達14336點、32位為微處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儲器、掃描
速度高速化。
小: 由整體結構向小型模塊化結構發展,增加了配置的靈活性,降低了成本。
2. PLC在閉環過程控制中應用日益廣泛
3. 不斷加強通訊功能
4. 新器件和模塊不斷推出
高檔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處理速度外,還有帶處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塊、高速計數模塊、遠程I/O模塊等專用化模塊。
5. 編程工具豐富多樣,功能不斷提高,編程語言趨向標準化
有各種簡單或復雜的編程器及編程軟件,采用梯形圖、功能圖、語句表等編程語言,亦有高檔的PLC指令系統。
6. 發展容錯技術
采用熱備用或并行工作、多數表決的工作方式。
7.追求軟硬件的標準化。
三、國內發展及應用概況
我國的PLC產品的研制和生產經歷了三個階段:順序控制器(1973~1979)——一位處理器為主的工業控制器(1979~1985)——8位微處理器為主的可編程序控制器(1985以后)。在對外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國外PLC產品大量進入我國市場,一部分隨成套設備進口。如寶鋼一、二期工程就引進了500多套,還有咸陽顯象管廠、秦皇島煤碼頭、汽車廠等。現在,PLC在國內的各行各業也有了極大的應用,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
《銷售態度》:保證、誠信服務、及時到位!
《銷售宗旨》:為客戶創造價值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服務說明》:現貨配送至各地含稅(16%)含運費!
《產品》:原裝,全新原裝!
《產品優勢》:專業銷售 薄銷 信譽好,口碑好,價格低,貨期短,大量現貨,服務周到!
公司主營:數控,S7-200PLC S7-300PLC S7-400PLC S7-1200PLC 6ES5 ET200 人機界面,
變頻器,DP總線,MM420 變頻器MM430 變頻器MM440 6SE70交流工程調速變頻器
6RA70直流調速裝置 SITOP電源,電線電纜,數控備件,伺服電機等工控產品
PLC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歷史和展望
1 引言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英文為Programmable Controller,在二十世紀70-80年代一直簡稱為PC。由于到90年代,個人計算機發展起來,也簡稱為PC;加之可編程序的概念所涵蓋的范圍太大,所以美國AB公司首次將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為了方便,仍簡稱PLC為可編程序控制器。有人把可編程序控制器組成的系統稱為PCS可編程序控制系統,強調可編程序控制器生產廠商向人們提供的已是完整的系統了。
2 PLC的發展和市場情況
2.1 PLC的發展歷史
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公司研制出了代可編程序控制器,滿足了GM公司裝配線的要求。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在已有第五代PLC產品了。
在以改變幾何形狀和機械性能為特征的制造工業和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將原料轉化成產品為特征的過程工業中,除了以連續量為主的反饋控制外,特別在制造工業中存在了大量的開關量為主的開環的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號按照時序動作;另外還有與順序、時序無關的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開關量、脈沖量、計時、計數器、模擬量的越限報警等狀態量為主的—離散量的數據采集監視。由于這些控制和監視的要求,所以PLC發展成了取代繼電器線路和進行順序控制為主的產品。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PLC、DCS與IPC三足鼎立之勢,還有其它的單回路智能式調節器等在市場上占一定的百分比。
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由于PLC機聯系處理模擬能力和網絡方面功能的進步,擠占了一部分DCS的市場(過程控制)并逐漸壟斷了污水處理等行業,但是由于工業PC(IPC)的出現,特別是近年來現場總線技術的發展,IPC和FCS也擠占了一部分PLC市場,所以近年來PLC增長速度,總的說是漸緩。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廠家生產300多品種PLC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23%)、糧食加工(16.4%)、化學/制藥(14.6%)、金屬/礦山(11.5%)、紙漿/造紙(11.3%)等行業。
2.2 PLC的市場情況
國內PLC生產廠約30家,但沒有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和產品,還有一部分是以仿制、來件組裝或“貼牌”方式生產,因此可以說PLC在我國未形成制造產業。作為原理、技術和工藝均無尖端技術難度的產品,只要努力,是能形成制造產業的。
在PLC應用方面,我國是很活躍的,近年來每年約新投入10萬臺套PLC產品,年銷售額30億元人民幣,應用的行業也很廣。但是與其它國家相比,在機械加工及生產線方面的應用,還需要加大投入。我國市場上流行的有如下幾家PLC產品:
(1) 施耐德公司,包括早期天津儀表廠引進莫迪康公司的產品,目前有Quantum、Premium、Momentum等產品;
(2) 羅克韋爾公司(包括AB公司)PLC產品,目前有SLC、Micro Logix、Control Logix等產品;
(3) 西門子公司的產品,目前有SIMATIC S7-400/300/200系列產品;
(4) GE公司的產品;日本歐姆龍、三菱、富士、松下等公司產品。
PLC的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工業發達的日本也有調查表明,PLC配套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比例占42%,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尚有24%。所以說,需要應用PLC的場合還很多,在我國就更是如此了。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我國大中型企業還要大力發展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在機械制造廠要形成FMS柔性制造系統,PLC是基礎,所以PLC市場是廣闊的。
PLC具有穩定可*、價格便宜、功能齊全、應用靈活方便、操作維護方便的優點,這是它能持久的占有市場的根本原因,我們下面重點闡述幾個問題,并研究其發展趨勢。
3 PLC的硬件和軟件
3.1 PLC的分類
PLC在90年代已經形成微、小、中、大、巨型多種PLC。按I/O點數分,可分為:
l 微型PLC: 32 I/O
l 小型PLC: 256 I/O
l 中型PLC: 1024 I/O
l 大型PLC: 4096 I/O
l 巨型PLC: 8195 I/O
近年來有單機支持300回路和65000點I/O的大型系統對應中型PLC以上,均采用16位~32位CPU,微、小型PLC原采用8位CPU,現在根據通訊等方面要求,有的也改用16位~32位CPU。由于I/O
64點以下PLC銷售額占整個PLC的47%,64點~256點的占31%,合計位整個PLC銷售額的78%,所以對微、小型PLC應多加研究。
3.2 PLC的硬件
PLC控制器本身的硬件采用積木式結構,各廠家產品結構大同小異。以日本歐姆龍C200HE為例,為總線模板框式結構,基本框架(CPU母板)上裝有CPU模板,其它槽位裝有I/O模板;如果I/O模板多時,可由CPU母板經I/O擴展電纜連接I/O擴展母板,在其上裝I/O模板;另一種方法是配備遠程I/O從站等。這些都說明了PLC廠家將硬件各部件均向用戶開發,便于用戶選用,配置成規模不等的PLC,而且這種硬件配置的開放性,為制造商、分銷商()、系統集成商、終用戶帶來很多方便,為營銷供應鏈帶來很大便利,這是一大成功經驗。
PLC內的I/O模板,除一般的DI/DO、AD/DA模板外,還發展了一系列特殊功能的I/O模板,這為PLC用于各行各業打開了出路,如用于條形碼識別的ASCII/BASIC模板,用于反饋控制的PID模板,用于運行控制、機械加工的高速計數模板、單軸位置控制模板、雙軸位置控制模板、凸輪定位器模板、射頻識別接口模板等,這在以后還會有很大發展。另外在輸入、輸出的相關元件、強干擾場合的輸入、輸出電隔離、地隔離等方面也會更加完善。
PLC中的CPU與存儲器配合,完成控制功能。它與DCS系統處理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的系統不同,采用快速的巡回掃描周期,一般為0.1~0.2s,更快的則選用50ms或更小的掃描周期。它是一個數字采樣控制系統。
3.3 PLC的軟件
為了完成控制策略,為了替代繼電器,使用戶等完成類似繼電器線路的控制系統梯形圖,而編制了一套控制算法功能塊(或子程序),稱為指令系統,固化在存貯器ROM中,用戶在編制應用程序時可以調用。指令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基本指令和擴展指令。細分一般PLC的指令系統有:基本指令、定時器/計數器指令、移位指令、傳送指令、比較指令、轉換指令、BCD運算指令、二進制運算指令、增量/減量指令、邏輯運算指令、特殊運算指令等,這些指令多是類似匯編語言。另外PLC還提高了充足的計時器、計數器、內部繼電器、寄存器及存貯區等內部資源,為編程帶來極大方便。
4 基于WINOOWs的編程語言標準—IEC61131-3
由于各PLC廠家產品在指令系統上的差異及編程方法上用戶要求不同,近年來IEC制訂了基于WINOOWs的編程語言標準IEC61131-3(1993年IEC頒布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國際標準IEC1131),它規定了指令表(IL)、梯形圖(LD)、順序功能圖(SFC)、功能塊圖(FBD)、結構化文本(ST)五種編程語言。這包括了文本化編程(IL、ST)和圖形編程(LD、FBD)兩個方面,而SFC則在兩類編程語言中均可使用。IEC技術委員會(TC65)進來開展了 IEC61499項目,將IEC61131-3進行了擴展,它是針對通過通信網絡互聯的模塊化分布系統的體系結構的標準,將對IEC61131-3有所改善。這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可編程序邏輯控制裝置在高層次上走向開放性的標準化文件,是PLC發展的一大趨勢。
5 PLC的網絡及發展趨勢
一個或若干PLC與PC機聯出系統,PC機起到原編程器及人機界面操作站的作用,這20世紀90年代的新潮流,這樣為系統集成帶來了商機,同時編程軟件和人機界面軟件(監控軟件或稱組態軟件)及軟件接口(或稱驅動軟件)也得到了發展。
近年來,PLC廠家在原來CPU模板上提供物理層RS232/422/485接口的基礎,逐漸增加了各種通訊接口,而且提供完整的通訊網絡。由于近來數據通訊技術發展很快,用戶對開放性要求很強烈,現場總線技術及以太網技術也同步發展,所以PLC構成的PCS系統比DCS的開放性所處的現狀稍好一些。目前羅克韋爾AB公司已形成了多層結構體系,即Ether Net、Control Net、Device Net及Asi等現場總線(原DH+網也可兼容)。西門子公司在Profibus-DP通訊網絡及Profibus-FMS網絡以外,提出了S7 Routing網絡,即Profibus-DP和Industrial Enternet兩層結構。網絡還在發展,我國應已積極的姿態投入其中。
2001年我國機械工業成為工業發展新亮點,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7.15%,汽車產量為世界前10位,機床產量為世界第5位。機械工業利潤增長33.35%,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六成多。出口同樣出現可喜的增長。現在機械工業提出要實施網絡化,對這一點,PLC從業人員應有清醒的認識,應對網絡化的開放性、網絡構成的性能/價格比和網絡的可*性、性、先進性上特別下功夫。
網絡向上連是互聯網問題,向下連是現場總線問題,另外現有網絡能否用以太網“e網到底”方式、網絡采用客戶器/服務器方式、瀏覽器/服務器方式、生產者/消費者方式、接口軟件采用OPC方式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落實。PLC與智能MCC馬達控制中心、與數控機床配套的NC/CNC數控設備,以及與其它運行控制系統、電控設備、變頻器和軟起動器等連成系統;PLC要與DCS分工合作,充當DCS的遠程I/O站等;PLC要與IPC分工合作,除用IPC作人機界面外,作軟件PLC的I/O部件也是可行的;此外還有PLC與緊急停車系統(ESD,Emergency Shut Down Systems)的關系、與立體倉庫、機器人、CAD/CAM等等都要處理好關系。總之,PLC要兼容各種新技術,使PLC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腦”。
PLC的應用領域是寬闊的,還有許多領域急待開拓,如用于海關過境車輛認證(深圳鹽田)、自動售藥(若干中藥店)在我國已有實例。另外,在離散事件系統中,如公路網交通流(車輛計數、乘客計數及停留時間計量)、物流系統、柔行制造系統(敏捷制造系統)及一切非標準隨服務系統中,均可以采用PLC,進而建模和采取對策并優化。PLC的前途一片美好,一切悲觀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至于技術進步,PLC與其它技術融合以至消失,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通信
SIMATIC S7-1200 支持各種通信機制:
- 集成 PROFINET IO 控制器接口
- 帶 PROFIBUS DP 主站接口的通信模塊
- 帶 PROFIBUS DP 從站接口的通信模塊
- GPRS 模塊,用于連接到 GSM/G 移動電話網絡
- LTE 模塊,用于在第四代 LTE(長期演進)移動電話網絡中進行通信。
- 通信處理器,可通過以太網接口連接到 TeleControl Server Basic 控制中心軟件,并借助于基于 IP 的網絡進行通信。
- 通信處理器,可連接到服務應用的控制中心。
- RF120C,可連接到 SIMATIC Ident 系統。
- 模塊 SM1278,用于連接 IO-link 傳感器和執行器。
- 通過通信模塊實現點到點連接。
PROFINET 接口
通過集成 PROFINET 接口,可與以下設備通信:
- 編程設備
- HMI 設備
- 其它 SIMATIC 控制器
- PROFINET IO 自動化組件
支持以下協議:
- TCP/IP
- ISO-on-TCP
- S7 通信
可連接以下設備:
-
通過標準 5 類電纜連接現場編程器和 PC。
在編程器和 SIMATIC S7-1200 的 CPU 之間建立連接
- SIMATIC HMI 精簡面板
在精簡面板和 SIMATIC S7-1200 的 CPU 之間建立連接
- 其它 SIMATIC S7-1200 控制器
通過 CSM 1277 以太網交換機連接多臺設備
點到點接口,可自由編程的接口模式
通信模塊可通過點到點連接進行通信。采用 RS232 和 RS485 物理傳輸介質。在 CPU 的“自由口 (Freeport)”模式下進行數據傳輸。采用面向位的用戶特定通信協議(例如,ASCII 協議、USS 或 Modbus)。
可以連接任何具有串行接口的終端設備,如驅動、打印機、條碼讀碼器、調制解調器等。
在可編程接口模式下,通過 CM 1241 實現點到點連接

功能
S7-1200 具有以下特點:
-
易于上手:
專門的入門套件(其中包括仿真器和文檔),便于熟悉設備的使用。 -
操作簡單:
功能強大的標準指令,易于使用,用戶友好的編程軟件,可限度降低編程成本。 -
實時性能:
特殊中斷功能、高速計數器和脈沖輸出,適用于對時間要求嚴格的應用。
SIMATIC S7-1200 符合以下國內和國際標準:
- UL 508
- CSA C22.2 No. 142
- FM Class I, Div 2, Groups A, B, C, D; T4A Class I, Zone 2, IIC, T4
- VDE 0160
- EN 61131-2
- 符合標準 EN 50081-1、50081-2 和 50082-2 電磁兼容性要求

技術規范
通用技術數據 |
|
防護等級 |
IP20,符合 IEC 529 |
環境溫度 |
|
|
|
|
-20 ... +60 °C |
|
-20 ... +50 °C |
|
-40 ... +70 °C |
|
25 ... 55 °C |
絕緣 |
|
|
500 V 交流測試電壓 |
|
1500 V 交流測試電壓 |
|
1500 V 交流測試電壓 |
|
1500 V 交流測試電壓 |
|
1500 V 交流測試電壓 |
電磁兼容性 |
EMC 指示要求 |
|
測試符合 |
|
測試依據 |
機械強度 |
|
|
IEC 68, Part 2-6: |
|
IEC 68, Part 2-27/半正弦: |

手冊
要下載相關的信息資料,請訪問網站:
概述
- 5 個控制器,具有不同類型的分級性能
- 3 個故障控制器,通過不同型號提供各種性能
- 緊湊型控制器,帶有集成電源,可作為寬范圍交流或直流電源
- 具有不同的性能等級,滿足不同的應用要求
特點 |
CPU 1211C |
CPU 1212C |
CPU 1214C |
CPU 1215C |
CPU 1217C |
---|---|---|---|---|---|
型號 |
DC/DC/DC、AC/DC/繼電器、DC/DC/繼電器 |
||||
工作存儲器,集成式 |
50 KB |
75 KB |
100 KB |
125 KB |
150 KB |
裝載存儲器,集成式 |
1 MB |
2 MB |
4 MB |
4 MB |
4 MB |
存儲卡 |
SIMATIC 存儲卡(可選) |
||||
數字量輸入/輸出,集成式 |
6/4 |
8/6 |
14/10 |
14/10 |
14/10 |
模擬量輸入,集成式 |
2 |
2 |
2 |
2 |
2 |
集成的模擬量輸出 |
0 |
0 |
0 |
2 |
2 |
過程映像 |
1024 字節用于輸入/1024 字節用于輸出 |
||||
通過信號板進行擴展 |
多 1 個 |
多 1 個 |
多 1 個 |
多 1 個 |
多 1 個 |
通過信號模塊進行擴展 |
- |
多 2 個 |
多 8 個 |
多 8 個 |
多 8 個 |
特性 |
CPU 1212 FC |
CPU 1214 FC |
CPU 1215 FC |
---|---|---|---|
類型 |
DC/DC/DC、DC/DC/繼電器 |
DC/DC/DC、DC/DC/繼電器 |
DC/DC/DC、DC/DC/繼電器 |
主存儲器,集成式 |
100 KB |
125 KB |
150 KB |
裝載存儲器,集成式 |
2 MB |
4 MB |
4 MB |
存儲卡 |
SIMATIC 存儲卡(可選) |
SIMATIC 存儲卡(可選) |
SIMATIC 存儲卡(可選) |
標準數字量輸入/輸出,集成式 |
8/6 |
14/10 |
14/10 |
標準模擬量輸入,集成式 |
2 |
2 |
2 |
標準模擬量輸出,集成式 |
- |
- |
2 |
過程映像 |
1024 字節用于輸入/1024 字節用于輸出 |
1024 字節用于輸入/1024 字節用于輸出 |
1024 字節用于輸入/1024 字節用于輸出 |
通過信號板進行擴展 |
多 1 個 |
多 1 個 |
多 1 個 |
通過信號模塊進行擴展 |
多 2 個 |
多 8 個 |
多 8 個 |
通過通信模塊進行擴展 |
多 3 個 |
多 3 個 |
多 3 個 |

-
CPU 1211C:
智能、緊湊型解決方案。 -
CPU 1212C:
卓越的緊湊型解決方案。 -
CPU 1214C:
高性能的緊湊型 CPU。 -
CPU 1215C:
高性能的緊湊型 CPU,帶 2 個端口。 -
CPU 1217C:
高性能的緊湊型 CPU,帶 2 個端口和擴展存儲器。 -
CPU 1212FC:
適合標準應用和故障應用的理想緊湊型解決方案 -
CPU 1214 FC:
適用于標準應用和故障應用的緊湊型 CPU -
CPU 1215 FC:
帶兩個 PROFINET 端口的緊湊型 CPU,適用于標準應用和故障應用

設計
機械特點
- 水平或垂直安裝在 DIN 導軌上或使用集成的鉆孔(不是水平的)直接安裝在控制柜中
- 接線盒,用于所有 CPU 和相關組件的獨立接線

技術規范
商品編號 |
6ES7211-1BE40-0xB0 |
6ES7211-1AE40-0xB0 |
6ES7211-1HE40-0xB0 |
|
---|---|---|---|---|
|
|
|
|
|
一般信息 |
|
|
|
|
產品類型標志 |
CPU 1211C AC/DC / 繼電器 |
CPU 1211C DC/DC/DC |
CPU 1211C DC/DC / 繼電器 |
西門子6SL3120-2TE21-0AD0 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