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濰坊奧豐作物病害防治有限公司
聯系人:奧豐楊培(小姐)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226587501@qq.com
聯系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通亭街282號
郵編:2611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如何辨認和防治
最近很多人咨詢,自己家的番茄植株,怎么在莖稈處長了很多小疙瘩,有的生出很多白色的根,剖開莖稈看到很多膿狀物,問這是什么病害,怎么防治的問題。經過描述和圖片辨認,確認是細菌性髓部壞死。
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發病初期植株上部褪綠和萎蔫,嚴重時病莖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縱剖病莖可見髓部變成黑綠色壞死,維管束變褐,莖稈髓腔腐爛中空,這些病變多發生在植株外部無病變的地方。表皮層多有圓形突起的“小疙瘩”或者不定根。濕度大時菌膿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出,當下部莖被感染時常造成全株死亡。
大田中常將細菌性髓部壞死與潰瘍病、青枯病、枯萎病混淆,先來看看如何區分這幾種病害。
細菌性髓部壞死與潰瘍病的主要區別:
①前者發病前期病變處莖稈外部沒有明顯的病癥,而后者病變處莖稈外部一般有明顯的病癥(狹長條斑,后期病斑開裂);
②前者濕度大時,菌膿從不定根和莖部傷口溢出,而后者則無。
細菌性髓部壞死與青枯病的主要區別:
①前者嚴重時病莖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而后者無明顯病斑;
②前者在濕度大時菌膿會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出,而后者表現為橫切病莖擠壓后會有白色菌液滲出;
③前者病莖壞死部位多發生不定根,表皮層多有圓形的突起的“小疙瘩”,而后者沒有。
細菌性髓壞死病與枯萎病的主要區別:可先根據以上區分細菌性髓壞死病與番茄青枯病的第二點,然后再根據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區別來進一步辨別。
枯萎病和青枯病為害的共同癥狀:整株或局部萎蔫,無明顯病斑,番茄青枯病莖基部維管束均為褐色。不同的是番茄青枯病植株枯死,葉片仍保持綠色,橫切面擠壓后有白色菌液滲出;而枯萎病枯死后,葉色變黃,橫切面經擠壓無菌液滲出。
在實際操作中,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菌主要是在澆灌溉水和農事操作(整枝、打杈、綁蔓等)等過程中進行傳播,尤其是打葉等操作留下的傷口,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綠色通道,加上陰天進行農事操作,傷口不能及時愈合,病菌會通過傷口侵染,危害髓部。
該病一般在開花坐果前較少發生,而經過開花坐果期時,由于作物創造的養分分流給果實、花朵、營養枝生長,相當于人類慢慢進入了衰老期,再加上施用氮肥過多,磷鉀肥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根系不舒展,地上部分虛長、旺長,作物抗性差,抵抗力低,不僅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菌在此時侵染,而且像青枯病、潰瘍病等病菌也會趁虛而入,加上細菌性病害的傳染性強、發病速度快,造成病害的爆發,加大了防治的難度。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一旦上病,傳染很快,而且侵染到作物髓部,即使用藥,必然造成損失,應抓住預防的關鍵時期,防患于未然。
防治方法
1、綜合防治:
①高溫悶棚,減少多年連作積累的惡性菌;
②增施有機肥、生物菌劑(地力旺)、中微量元素,活化土壤中固定的多種元素,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促使根系發達,植株健壯。
③高壟栽培,減低濕度,提高地溫,減少病害的發生。
2、盡量減少傷口。科學摘葉去枝,最好是選在晴天進行,打老葉時,要適當留一段葉柄,整個區域農事操作后及時用青枯立克300倍進行噴霧,傳導殺菌,補充營養,修復傷口,減少病菌侵染。
3、提前預防。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00-15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豐素600倍進行蘸根;緩苗期及苗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豐素600倍灌根1-2次,(也可同時噴霧);花果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2-6次,(也可同時灌根);病害高發期同時復配大蒜油1000-1500倍。
4、控制方案:發現病情初期,使用細截或靚果安 150倍+青枯立克100-150倍+大蒜油1000-15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進行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噴霧需要1天噴1次,連續噴霧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