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深圳市凱冠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聯系人:邢楠(小姐)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szkaiguan06@163.com
聯系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草堆街30號三鼎電商文創園A502
郵編:518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三星驗廠咨詢---三星產品戰略
三星產品戰略
三星公司自創立至今,其產品開發戰略演變大致經歷了“拷版戰略”、“模仿戰略”、“緊跟技術領先者戰略”和“技術領先戰略”四個階段。
拷版戰略
——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打入市場
拷版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技術、設計和零部件完全依賴外界的供給,該企業就像另一家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只是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組裝而已。
三星公司1969年進入家電和電子產業,是因為家電和電子產品市場在當時已顯露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以電視機為代表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處在迅速普及階段;新產品層出不窮,特別是彩色電視機已進入市場成為熱銷產品,利潤豐厚。然而,三星電子選定的第一項產品卻是已經進入產品生命周期衰退階段、利潤率不高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這一特定產品。這是因為:
1.三星電子在成立之初并不擁有和掌握最起碼的電子技術;掌握彩色電視機技術的外國公司不愿向三星電子轉讓有關技術,只愿意提供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組裝技術。
2.雖然黑白電視機當時在收入水平高的發達國家市場已進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階段,但在收入水平低的發展中國家(包括韓國)還存在對這種低檔產品有需求的細分市場。盡管許多外國公司因黑白電視機利潤率低而對它不再有興趣,但對當時的三星公司來說,從黑白電視機市場中能獲取的利潤還是令其滿意的。
3.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在當時基本上已成為公開技術;韓國員工的素質比較好,善于學習,可望在較短時間內把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學到手并以低成本進行生產。
綜合考慮上述條件,三星電子當時制定的產品開發戰略是:從外國公司(日本索尼)進口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基本的組裝技術,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組裝,生產處在衰退階段的低檔產品(貼上“三洋”品牌)銷往海外低端市場(三星電子的第一批12英寸黑白電視機銷往巴拿馬)。這一戰略體現了當時條件下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合適匹配。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三星電子進軍DRAM(動態存儲器)市場之初,因不掌握關鍵技術,奉行的產品開發戰略也是拷版戰略,即從外國公司進口64KDRAM芯片進行封裝,封裝技術依賴外國公司,生產低檔產品供給低端市場。
模仿戰略
——消化吸收外來技術,努力提升自身產品、市場和技術匹配的檔次
模仿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開發產品的關鍵技術雖然不是企業自己創造發明,但企業通過種種途徑已經掌握了這種產品的關鍵技術,能夠在模仿產品的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對產品的設計和零部件設計作出改進或一定程度的創新,使自己的產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有所不同,更適合某些特定市場的需要。
三星電子的低檔12英寸黑白電視機和低檔DRAM在它所選擇的市場上取得的業績很不錯。但根據當時與外國公司簽訂的技術支持協議,三星電子很難獲得基本的組裝技術之外的關鍵技術。三星電子當然不甘心停留在這種目標產品關鍵技術控制在外國公司手中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低水平靜態匹配。
為此,三星電子一方面仍積極地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外國技術;另一方面在公司內部大力開展對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掌握。
在黑白電視機產品上,三星電子避開外國公司的耳目,對關鍵技術秘密地學習。他們做了廣泛的調研、討論和探索,最終克服了似乎難以克服的困難,掌握了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在這基礎上,三星電子根據當時韓國國民收入較低、對電視機需求大的特點,利用已掌握的技術,在1975年開發了符合韓國國民特殊需要的修改版經濟型l2英寸黑白電視機,投放市場后,大受歡迎。雖然從技術角度看,產品的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但是,這時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匹配已發生實質變化——三星電子已掌握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并能對產品設計進行改進。繼開發經濟型黑白電視機之后,三星電子又陸續開發了14英寸彩色電視機(1976 年)、微波爐(1979年)、家用錄像機(1984年)、1MDRAM(1986年)、便攜式攝錄像一體機(1989年)等產品。與生產第一批黑白電視機和64KDRAM之時幾乎不掌握關鍵技術的情況不同,三星電子在開發上述產品之前通過“反解工程”已經破解和基本掌握了有關產品的關鍵技術;其投放市場的產品是參考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由三星公司自行開發的,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三星彩電進入市場時間距彩電首次在市場問世雖然有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