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江蘇神禹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聯系人:趙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2058656550@qq.com
聯系地址: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涇石路1號
郵編:214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黑臭水體治理雨污分流工程緊鑼密鼓推進
連日來,市住建、建投等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確保我市黑臭水體治理有序推進。據悉,在此基礎上,我市還將加快實施水質提升行動,強化系統思維和源頭治理等,促使全市黑臭水體水質明顯提升。
6月2日,記者隨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來到黑砂河流域水系治理工程運營項目部時,該處日處理能力為5萬噸的超磁物化處理設備正在正常運行。沿著河岸往下走,記者看到沿線的增氧曝氣機均開啟,以此來對水體中的氮磷物質進行處理;負責管護的人員正不停地對河邊進行巡查,發現垃圾等及時進行清理……在秀水河畔,在市建投公司的組織下,相關人員正對河面上翻出來的浮泥進行打撈清理等。
為治理黑臭水體,近年來我市一直在努力。據悉,2015年我市就完成了全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排查,摸排黑砂河、秀水河等7處黑臭水體、總長度30公里。其中,黑砂河是我市混合排污口和城市防洪排澇主要通道,長約6公里;秀水河也是城市污水重要通道,總長6.5公里。
在具體實施中,我市加強領導、統籌推進,構建了市級統籌、分級實施、多方參與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體系,建立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謀劃、推進、協調、調度、督查、考核等工作機制。在治理黑砂河黑臭水體時,我市克服匯水區域面大、沿途情況復雜等困難,采取“河道清淤、兩岸修復,截污納管、末端處理,生態修復、活水補給”的方式進行治理,完成清淤6.5萬余平方米,在箱涵內布設污水管3.6公里,建設設計最大處理能力為每天5萬噸的超磁水處理站等;秀水河水體治理于2015年4月開工,主要采取污水截流、底泥清理、循環補水、生態凈化等方式進行。
針對黑砂河、秀水河整治效果不穩定、水質有反彈的情況,近期市住建、建投等相關部門又積極行動。“目前已初步完成對黑砂河沿線自來水用水大戶的摸排調查,正在梳理沿線工礦企業名錄和疑似工業廢水排口,近日將完成黑砂河沿線關鍵點位視頻監控布設,嚴控不明水源。同時,督促相關方面盡快啟動超磁處理站前池清淤工作,并增設機動式或充氣式攔水壩,安裝預警設施,設置水位預警,合理調控超磁設備運行,提升其應急能力;在全面深入開展黑砂河沿線排口排查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黑砂河水質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確保本月15日前完成、7月底項目進場施工等,對黑砂河沿線徹底實施雨污分流。此外,還安排人員加大對其他黑臭水體的巡查和管護力度。”市住建局有關人員說。另據了解,我市還對秀水河上游20個新開發小區、57個商貿企業和老舊小區內部排水狀況進行了詳細摸排,制定了雨污分流方案;加快實施西湖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將處理能力由4萬噸提升至8萬噸,計劃6月份完工,屆時可將秀水河沿線污水全面引入污水處理廠。同時,市建投公司已委托專業機構對秀水河底泥再次進行檢測,計劃6月10日開展底泥清淤,并著手更換河道管護單位等。
不僅如此,為進一步補齊短板、鞏固提升治理效果,今年4月我市出臺的《銅陵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及水質提升實施方案》明確了三年提升行動的治理清單及時間表、路線圖等。同時,我市還將遵循“科學系統、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整治思路,進一步完善黑砂河、秀水河水質提升方案,確保2020年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初見成效”的水體水質不反彈;2021年底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集中處理效能顯著提升。
日前,秀水河翠湖二路橋附近,一位工人正劃著小船清理河面上的漂浮物。今年8月,秀水河雨污分流項目完成后,這一帶每天有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和巡查。除了秀水河,黑砂河及幸福渠雨污分流工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其中幸福渠今年年底完成,黑砂河明年6月完成。待全部完工后,主城區范圍內所有生活污水將全部通過城市主管網,進入生活污水處理廠規范處理,保護城市水環境。當天,記者隨2019銅都環保世紀行活動組委會工作人員,前往部分黑臭水體治理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現場進行采訪。據悉,我市于2019年就摸排出7處黑臭水體、總長度約30公里。2020年,完成了翠湖、秀水河、濱江花園東側水體、勤奮安置點水體、黑砂河等5處黑臭水體治理。2018年,實施了惠溪河、獅礦大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為全力做好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防止“返黑返臭”,雨污分流即為“治本之策”。就此,我市出臺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及水質提升實施方案,明確了三年提升行動的治理清單及時間表。擬定了2019年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及水質提升實施工程重點項目任務表,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逐河制定詳細的整治方案,同時加強每條水體雨污排口調查。圍繞黑臭水體匯水范圍,強力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并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有效凈化水質。推進面源污染防治,結合棚戶區改造,對水體兩側房屋、旱廁、菜地等清除改造,及時復綠。同時,強化黑臭水體監管,確保實現“長治久清”
智能雨污分流裝置技術要求
1、智能雨污分流裝置需為成熟通用產品,具備完整的質量證明文件。
2、智能雨污分流裝置必須能根據裝置安裝區域實時降雨狀況判別入水性質,并以此為依據精準控制雨、污水去向,實現雨污分流。
智能雨污分流裝置技術要求智能雨污分流裝置技術要求
3、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的判別和分流過程全自動無動力運行,無需供電,杜絕用電安全風險。
4、智能雨污分流裝置外箱應為一次性整體注塑成型或沖壓成型,嚴禁使用拼接、焊接外殼,防止污水外滲,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5、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箱體及內部構建需為不銹鋼304等防腐、防老化、抗沖擊材料。
6、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的進出水接口規格和材質需便于與市場通用管件、管道連接。
7、智能雨污分流裝置頂部需設有井蓋井圈限位和加強承托結構,可安裝市場上常見的井圈及井蓋。
8、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的污水排出口應設置在裝置最低處,確保進入污水全部排出,裝置內部無污水積存。
9、智能雨污分流裝置內部活動構件節點需在正常運行液面以上,確保運行過程中不受水力條件的影響,同時不與水中污染物直接接觸,保證設備運轉平穩。
10、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的污水過流通道需采用無障礙平滑設計,杜絕雜物鉤掛、滯留和污染沉積。
11、智能雨污分流裝置的雨污切換機構應采用柔性密封設計,防止殘留污物影響密封性能。
12、在2小時4mm降雨強度條件下,智能雨污分流裝置需在2分鐘之內完全實現雨、污分流切換。
13、智能雨污分流裝置在雨水排放過程中,污水出口的2h滲漏量不得大于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