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圍欄是由脈沖報警主機和前端圍欄,以及相關的控制設備等組成的智能型周界防范系統。成為一種新型的周界報警產品,作為
圍欄電子圍欄的主戰場,一些城市早開始大面積推廣電子圍欄。基于電子圍欄的特有優勢,公安局發布了新建住宅小區須推薦安裝電子圍欄的“12號文件”。這一文件的發放,對電子圍欄企業來說,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規模的進軍利器。政府的
護欄推動有望將電子圍欄的華東市場全面打開,直至覆蓋全國的入侵檢測防盜報警市場。這對于安防企業的刺激可以說是尤其之大。
然而,這看似有些強制性的文件下達而形成的市場背后,是不是應該冷靜的面對電子圍欄突如其來的熱市場呢?有媒體曾發布了《小區防小偷拉起電網似監獄》的文章,導致北京市民針對電子圍欄的推薦使用產生了很多的不滿。所幸的是,基于安裝電子圍欄后,小區盜竊等案件按法律降低等原因,68%的市民投票支持安裝電子圍欄。至此,北京市民開始普遍接受了電子圍欄。但在推廣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對于尚無政策性推廣電子圍欄的其他地區來說,了解電子圍欄的“強制”推廣之后還存在哪些問題呢是很有意義的。
目前很多電子圍欄產品都會出現電拉弧的現象,導致電壓不穩定,從而對報警主機產生一定的損害。產生電拉弧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報警主機與前端圍欄不相配;第二個原因是電子圍欄質量不過關;第三個則在于安裝質量。對于電子圍欄產品所存在的這些共性問題,如不解決,“強制”推廣又能留下多少受眾呢?電子圍欄的成本過高也是阻礙電子圍欄全國普遍應用的一大原因。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快速的城市之一,政府有能力來推廣電子圍欄的應用。華東區的經濟發展較迅速,因此通過上海的試點運行,有望帶動整個華東區電子圍欄的市場。但是相較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若沒有政府的扶持,恐怕與電子圍欄也只能是擦肩而過了。因電子圍欄是安裝在圍墻上,并且有放出巨大的高壓電流,使人不敢接近,但又不會給人造成致命的傷害,因此,電子圍欄成為了眾多小區和學校和電力的首選。成為了周界安防的第一道防火墻。
電子圍欄最早起源于歐洲的牧場,牧人為了放牧的需要,拉一根導線,通上直流電,就形成簡單的電子圍欄,使牲畜在一定范圍內活動。比爾加拉格爾繼續研發并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圍欄。2007年8月1日,新西蘭郵政發行了一套《新西蘭人的發明》的郵票,將比爾加拉格爾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圍欄主機印刷在郵票上,以此來展示這項偉大的發明。伴隨著整個“電子圍欄”行業的深入的發展,產品附件和種類越來越多,90年代中后期具有阻擋和報警功能的智能型周界安防報警系統,開始專業用于社會公共安全領域,它具有斷路、短路、失電報警功能同時又秉承了電子圍欄的安全阻擋功能。而如今的電子圍欄經過改進,不僅外觀好看,穩定性能還大大提升,有高低壓調節功能,安裝蓄電池,還能與CCTV等報警裝置聯動通過電腦軟件遠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