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的采收和儲藏技術指導
一、采收方法:
采摘是影響貯藏效果的關鍵工序。由于冬棗皮薄肉脆,極易在摘果和搬運中形成內傷果,貯藏前難以分辨,儲藏中常引發棗腐爛。因此,采收時嚴禁用竹竿敲打、搖樹。用來長期儲藏的棗果,采前也不易噴乙烯利。采收方法最好是人工逐個帶果柄采摘,原因是果柄受傷也會增強棗的呼吸強度,愈傷效果不好者也易造成腐爛。采收應輕拿輕放,放入有軟襯墊的容器內。
二、預冷與包裝
預冷是果蔬貯藏的必要環節。采收的冬棗要經過分級,挑出病蟲果、無果柄果、過熟果、機械損傷果等。作為長時間保鮮用的要按果實成熟度分級,短期周轉用果按大小分級。采摘的冬棗最好在24小時內降到0℃左右,這樣可以降低棗果溫度,釋放果實田間熱,抑制棗果呼吸強度和酶的活性,防止微生物的生長,起到阻止果實衰老,延長貯藏期。預冷可采用在冷庫中劃出一個預冷間(-1℃)或直接進入小型冷庫的方法進行。小型冷庫每次入庫容量控制在總庫容量的20%,是庫內溫度幅度不要過大,箱與箱之間擺放要有空隙,保證空氣流動,使果實降溫均勻徹底。當棗溫達到0℃時,可以用百樂源冬棗物理保鮮袋小包裝(每袋1kg)或直接放入內襯冬棗保鮮袋的周轉筐中。
三、貯藏
貯藏的溫度應在0-2℃之間,相對濕度為90%-95%,氧氣濃度為3-5%,二氧化碳濃度為小于2%。安全溫度應控制在±1℃,庫溫上下波動不宜超過2℃,棗果品溫波動不大于0.5℃最為理想。由于品溫波動易造成包裝袋內結露,增加霉菌滋生、棗果腐爛的幾率,才外,溫度波動也會對棗果的生理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貯藏過程中要保證庫內溫度均勻并且溫度設置穩定。在此條件下可以貯藏保鮮6-7個月。
四、保鮮袋的特性
使用冬棗物理保鮮袋貯存,可以維持冬棗所需的氣調指標,而且還可以防止冬棗水分蒸發,抑制呼吸作用,殺菌抑菌,還可以把冬棗釋放出來的乙烯、氨氣等有害氣體置換到保鮮袋外,延緩冬棗老化、后熟、產生酒味,有效的延長冬棗的保鮮時間與出庫后的貨架期,保持冬棗原有的營養成分、天然色澤、風味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