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面層的碾壓
保證路面達到設計的密實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瀝青路面攤鋪碾壓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達到此目的關鍵是要使瀝青混合料在適當的溫度下實施碾壓。尤其是初壓階段,應盡量在規范要求的溫度范圍內的較高溫度下短時間完成。這就要求在施工組織上拌和機和攤鋪機在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必須匹配,即拌和量略大于攤鋪量,使混合料鋪筑在緩慢、均勻、連續不斷的條件下進行,并作到邊鋪邊壓。
對于發生推移現象的面層,要及時取樣做馬歇爾試驗和礦料級配試驗。從現場觀察和試驗數據上分析,推移的原因如下:
① 集料過于密實,面層起骨架作用的大顆粒骨料相應較少;
② 瀝青混合料瀝青含量相對較高;
③ 下層頂面有浮料無及時清理干凈或有風沙浮塵的影響,造成局部推移。
對略有推移的瀝青混合料,一般情況下是集料的時段性級配不均勻造成的。一般來說,其各種技術指標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深圳市中恒瀝青工程有限公司可采用調整碾壓的方法。實踐證明初壓溫度低時推移較為嚴重,初壓在120--130℃溫度條件下,短時間內完成是提高壓實質量的佳方式。
作用:既滿足瀝青路面強度高、高低溫性能好和平整密實等路用功能,又能排水降噪。
瀝青路面結構層詳情分解
瀝青路面的結構層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墊層組成。瀝青路面的瀝青類結構層本身,屬于柔性路面范疇,但其基層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剛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剛性的水硬性材料。
面層是直接承受車輪荷載反復作用和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構層,可由1~3層組成。表面層應根據使用要求設置抗滑耐磨、密實穩定的瀝青層;中面層、下面層應根據公路等級、瀝青層厚度、氣候條件等選擇適當的瀝青結構層。
基層是設置在面層之下,并與面層一起將車輪荷載的反復作用傳布到底基層、墊層、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層次。基層材料的強度指標應有較高的要求。基層視公路等級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設置一層或兩層。當基層較厚需分兩層施工時,可分別稱為上基層、下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