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5710
材料號:S45710不銹鋼
美國標準:UNS ASTM AISI SAE
S45710不銹鋼,美國標準不銹鋼。
化學成分
碳(C):含量一般在 0.08%-0.18% 之間,碳可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但過高會降低韌性和耐腐蝕性。
鉻(Cr):含量約為 11.50%-14.00%,能在鋼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鉻膜,使鋼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
鉬(Mo):含量通常在 0.30%-0.60%,加入鉬可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高溫強度,增強在含氯離子介質中的耐腐蝕性。
硅(Si):含量不超過 1.00%,主要起脫氧劑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
錳(Mn):含量在 1.00% 左右,可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改善加工性能。
硫(S)和磷(P):含量均控制在較低水平,通常硫不超過 0.030%,磷不超過 0.035%,以保證鋼的質量。
鎳(Ni):含量≤0.60%,一定程度上提高鋼的耐蝕性和韌性。
性能特點
力學性能
強度與硬度:經熱處理后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抗拉強度可達 635MPa 以上,硬度可達 HRC28 左右,相比 1Cr13 有一定提升,且具有較好的耐磨性。
韌性:具有一定的韌性,能夠承受一定的沖擊載荷,但由于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增加,韌性略低于 1Cr13。
耐腐蝕性:在大氣、淡水、海水等自然環境中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在一些弱酸性和弱堿性介質中也能保持較好的耐蝕性。由于鉬元素的加入,其耐點蝕和縫隙腐蝕能力優于 1Cr13。
加工性能
熱加工:熱加工性能良好,鍛造、軋制溫度范圍較寬,但在熱加工后需進行緩冷,避免產生裂紋。
冷加工:冷加工硬化傾向較大,冷變形時需進行多次中間退火處理,以恢復塑性,便于繼續加工。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相對較差,焊接時易出現淬硬傾向和冷裂紋,需采取嚴格的焊接工藝措施,如預熱、控制層間溫度、選用合適的焊接材料和焊后熱處理等。
熱處理規范
退火:830-900℃緩冷或約 750℃快冷。
淬火:970-1020℃油冷。
回火:650-750℃快冷。
應用領域
機械制造:用于制造在腐蝕環境下工作的機械零件,如泵軸、葉輪、閥門零件等,也可用于制造要求一定強度和硬度的耐磨零件,如齒輪、軸類零件等。
船舶工業:在船舶制造中,可用于制造螺旋槳、舵軸等與海水接觸的零部件,具有較好的耐海水腐蝕性和抗磨損能力。
石油化工:適用于石油化工領域的一些腐蝕介質環境,如生產設備中的管道、反應器、換熱器等部件,能有效抵抗介質的腐蝕。
醫療器械:由于其良好的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造醫療器械。
汽車零部件:用于制造高強度要求的汽車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