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維修太平洋R45GENA-R2-NS-NV-00伺服電機
1、伺服系統(servo mechanism)是使物體的位置、方位、
伺服電機(圖1) [1]
狀態等輸出被控量能夠跟隨輸入目標(或給定值)的任意變化的自動控制系統。伺服主要靠
脈沖來定位,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伺服電機接收到1個脈沖,就會旋轉1個脈沖對應的角度,從而實現位移,因為,伺服電機本身具備發出脈沖的功能,所以伺服電機每旋轉一個角度,都會發出對應數量的脈沖,這樣,和伺服電機接受的脈沖形成了呼應,或者叫閉環,如此一來,系統就會知道發了多少脈沖給伺服電機,同時又收了多少脈沖回來,這樣,就能夠很精確的控制電機的轉動,從而實現精確的定位,可以達到0.001mm。直流伺服電機分為有刷和無刷電機。
有刷電機成本低,結構簡單,啟動
轉矩大,調速范圍寬,控制容易,需要維護,但維護不方便(換碳刷),產生
電磁干擾,對環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對成本敏感的普通工業和民用場合。
無刷電機體積小,重量輕,出力大,響應快,速度高,慣量小,轉動平滑,力矩穩定。控制復雜,容易實現智能化,其電子換相方式靈活,可以方波換相或正弦波換相。電機免維護,效率很高,運行溫度低,電磁輻射很小,長壽命,可用于各種環境。
2、交流伺服電機也是無刷電機,分為同步和
異步電機,目前
運動控制中一般都用同步電機,它的功率范圍大,可以做到很大的功率。大慣量,最高轉動速度低,且隨著功率增大而快速降低。因而適合做低速平穩運行的應用。
3、伺服電機內部的轉子是永磁鐵,驅動器控制的U/V/W三相電形成電磁場,轉子在此磁場的作用下轉動,同時電機自帶的編碼器反饋信號給驅動器,驅動器根據反饋值與目標值進行比較,調整
轉子轉動的角度。伺服電機的精度決定于編碼器的精度(線數)。
交流伺服電機和無刷直流伺服電機在功能上的區別:交流伺服要好一些,因為是正弦波控制,轉矩脈動小。直流伺服是梯形波。但直流伺服比較簡單,便宜。
東莞維修太平洋R45GENA-R2-NS-NV-00伺服電機
自從德國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
漢諾威貿易博覽會
交流伺服電機(圖二)
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和驅動系統,這標志著此種新一代交流伺服技術已進入實用化階段。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產品。整個伺服裝置市場都轉向了
交流系統。早期的模擬系統在諸如零漂、抗干擾、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滿足
運動控制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微處理器、新型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應用,出現了數字控制系統,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軟件進行,分別稱為直流伺服系統、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系統。
到目前為止,高性能的電伺服系統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電動機,控制驅動器多采用快速、準確定位的全數字
位置伺服系統。典型生產廠家如德國西門子、美國
科爾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電機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電動機和驅動器,其中D系列適用于數控機床(最高轉速為1000r/min,力矩為0.25~2.8N.m),R系列適用于機器人(最高轉速為3000r/min,力矩為0.016~0.16N.m)。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個系列。20世紀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系列和R系列。由舊系列矩形波驅動、8051
單片機控制改為正弦波驅動、80C、154CPU和門陣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動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這樣,只用了幾年時間形成了八個系列(功率范圍為0.05~6kW)較完整的體系,滿足了工作機械、搬運機構、焊接機械人、裝配機器人、電子部件、加工機械、印刷機、高速卷繞機、
繞線機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產
機床數控裝置而著名的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個規格)和L系列(5個規格)的永磁交流伺服電動機。L系列有較小的轉動慣量和機械時間常數,適用于要求特別快速響應的
位置伺服系統。
日本其他廠商,例如:
三菱電動機(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東芝精機(SM系列)、大隈鐵工所(BL系列)、三洋電氣(BL系列)、
立石電機(S系列)等眾多廠商也進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統的競爭行列。
德國力士樂公司(Rexroth)的Indramat分部的MAC系列交流伺服電動機共有7個機座號92個規格。
東莞維修太平洋R45GENA-R2-NS-NV-00伺服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