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深圳市創利代理記賬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先生(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749920506@qq.com
聯系地址:江蘇省吳江經濟開發區江陵北路123號
郵編:5181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戀戀舊時光
——臺灣大同電鍋之情懷觀照
在韓國劇情中,高顏值歐巴們拿的是最新款的韓國本土手機品牌,吃的也是韓國特色料理。像前幾年風靡全球的《大長今》,整部劇就是一場關于辣白菜、醬菜等傳統韓國料理的演繹,并自然而然地輸出了韓國的飲食文化。到現今,每個城市都有韓國館,炒年糕和大醬湯也成為韓式文化的象征。——這反映的正是政府對本土品牌的扶持。當然,除了本身的產品要有足夠的優勢之外,更要借由產品傳遞內蘊的人文與情感。
同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雖然民族企業發展也很迅猛,但不同于韓國,臺灣文化講求兼容并蓄,不僅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而且受臺灣當地文化以及東瀛文化的影響也頗深,故其呈現出燦爛,豐富的文化景象。最重要的是,它還能溫情脈脈地彰顯其對人文情懷的觀照。臺灣,一邊是我們熟知的美食、水果還有旅游,一邊是對傳統文化法則的低調恪守。
踏進臺灣,行走在臺北街頭,熟悉動力火車的《忠孝東路走九遍》的,一定會邊哼邊揣摩:臺灣為何會選擇儒家文言去命名?但再逛逛,就會釋然了。臺北市區從北往南排列著幾條主干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的路名,皆出自“四書五經”。只有到了臺灣,游客就能體會到撲面而至的“溫良恭儉讓”,就如韓寒在《太平洋的風》中敘述的那樣,臺灣是一個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情懷的謙謙君子。
這位“君子”的謙謙之風是自明末清初起慢慢鍛就的。最喜它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孟子的“五倫十教”為例,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在家庭中,孝順與親和是穩定之基本。對老時光的眷念,在科技發展最為昌明的年代,似乎是不太融合的。但在臺灣,慢生活與老時光,并非是對新事物的排斥,而是講求在生活之余,流露出的對赤誠的熱愛,對傳統的繼承,或者更貼切地說,是對情懷的保有。
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舊時代的搪瓷杯,它的杯身上跌跌撞撞的都是歲月的痕跡,從裝可口飯菜,到微微漏水拿來當花盆,到最后實在覺得不登大雅之堂,塵歸塵地將它清除出生活,這一舉動總歸是實用主義在作祟吧。那么,有什么東西,可以歷經歲月洗禮而不老,會一直默默守候著你的生活;蛟S,臺灣大同電鍋算是其中之一吧。從1960年面世以來,它雖然歷經改良,但一直被譽為最便捷的鍋,一口鍋抵數只,從阿嬤開始,到媽媽姨姨姑姑輩,再到目前的社會中堅一代,我們用這口鍋做了無數的家常菜。它很平凡,做法不講究但重在經驗,就譬如用不同產地的大米煮飯或是粥該相應下多少水,光這項就能考倒大多的新煮婦。它很溫情,承載著幾代人對家的憧憬和期待。歲月在變,人們對家的情感卻從來不曾更改。
當出門遠行了,當成家立業了,當成成長輩了,當我們通透地看待生老病死的普遍規律了,我們無一不是從生活中汲取養分,并更加懂得珍惜與感恩。一口大同電鍋,55年的歷史,見證著臺灣人的廚房故事。而正若文章開頭所言的,民族企業要發展,裹挾情懷而至,不失為一種良策。試想想,在現今實用為上的擇物宗旨之下,大同電鍋既實用,同時還附贈阿嬤媽媽們的經驗之談。有了口耳相傳的菜譜,新時代的煮婦們將毫無懸念地將其送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