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程不好做,整個行業整體性工人緊缺,對于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行業內研究者、學者和實戰派將希望寄托在建筑機器人上。
現在工程不好做,施工人員時常短缺,然工人薪資普遍提升了,月薪逼近萬元,但建筑行業依舊整體性工人“緊缺”,核心在于更多是“建筑老人”年年減少,而新的建筑工人尤其是90后越來越不愿意做建筑的重活累活……對這個問題,越來越多行業內研究者、學者和實戰派都把希望寄托在“建筑機器人”上。
據碧桂園透露,博智林已有在研建筑機器人50多款,可以滿足主要建筑工藝工序。其中近40款已投放工地測試應用,已有10多款機器人進入產品化階段。包括樓層清潔機器人、室內噴涂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和墻磚鋪貼機器人,目前已分批上崗。
博智林目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地磚鋪貼機器人、墻磚鋪貼機器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2倍,施工質量優于人工,且施工成本低于人工。更重要的是,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精準度更是遠遠優于人工操作,以及在高危、高污染的環境下工作可大大減少人體損害,保障人的健康安全。
據介紹,相比其他制造行業來說,建筑行業的生產力較低,尤其是現場施工作業,至今仍完全依賴于人工。鋪貼機器人聯合智能控制軟件,使施工更加靈活便捷,大幅提高了生產力。
過去曾由建筑工人親力親為的建筑工序,例如砌磚、砌墻、刷漆等,在未來或將由機器人代勞。而大眾在電視電影等劇作中看到的“機器人蓋樓”等場景,也逐漸變成現實。“AI+機器人”的應用將建筑工作的品質和效率提高了數倍,勢必會在房地產業和建筑業進一步商用。
德國砌墻機
取磚抹灰
砌墻
這不只是一個概念產品,這樣的設備已經可以在工地應用了,1天就能蓋一棟房子。而且這個家伙可不是傻大個,他是智能的,將圖紙的數據輸入電腦:電腦生成模型后將數據傳導給砌墻機,他就開始工作了。
下面,還要介紹一個神器的工程,將麻蔣機的原理應用到鋪路上,也真的是只有德國人能想出來了……
兩名工人進行排序機磚
將磚鋪到路的邊緣
一名工人保持加載磚
速度很快就鋪完了
現今建筑機器人已開始深入工地,代替越來越多工種,這對建筑行業是革命性的改變。如果建筑機器人取代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崗,那建筑工人們將何去何從呢?建筑機器人的出現到底是好是壞?
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工自然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建筑行業這種“高危”行業自然是早晚都要面臨數字化轉型。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益處有如下:
1.能有效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建筑行業一直都是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頻率較高的一個行業。包括施工過程中以及后續的工程質量問題,導致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難以估量。而施工機器人能以超精準以及近乎于零的誤差來設計及施工,能夠十分有效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2.節約人工成本
傳統建筑人工效率是遠遠低于智能化數字施工機器人的,據有關數據統計,機器人的施工效率是傳統人工的2倍以上。一個機器的成本遠遠低于正常人工的成本。并且,機器人除了維護成本外,可以日夜不停的施工運行,只要不打擾周邊民眾的情況下,大大提高的施工效率,以倍計的縮短了完工時間。而且建筑機器人可以在各種條件下工作,受到環境的影響較小,比如高溫天氣等惡劣天氣,建筑機器人可以照常工作。
3.解決工荒問題
建筑工人高齡化,未來可能不排除出現用工荒的可能。很多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以前加入建筑行業的工人年紀慢慢增加,而新的年輕人不愿意加入建筑工人隊伍,導致用工缺口不斷增大,建筑機器人正好解決工荒問題。
4.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利于建筑行業的轉型
建筑行業作為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的轉型是符合國家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的。包括現在的裝配式建筑的推行。
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生產才能將中國制造邁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未來的建筑行業將可能真正滲透到建筑工地各生產環節,部分工人則成為管理者,進而實現安全、優質、高效的智慧建造。并且現在建筑行業勞動力大齡化比較嚴重,建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但建筑工人也不至于失業,畢竟如今的建筑機器人還沒高科技到取代人工地步,而且智能化的同時也是要人手的勞動力的,機器人只適合大面積、重復性高的操作,那些精細的收邊、精準的現場裁切還是得靠手工,所以機械替代人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研發建筑機器人和使用建筑機器人的成本也將是非常昂貴的,這才是現實問題!
文章來源:計支寶
聲明:本文所使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 ,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