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研究引進干混砂漿技術,90 年代末開始出現具有一定規模的干混砂漿生產企業。進入 21 世紀以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干混砂漿廠如雨后春算般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我國的干混砂漿產業開始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干混砂漿行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但與歐洲的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干混砂漿產業還很小,實際產量還不足德國一個國家的產量。據 2005 年的統計數據,全國 2 萬t以上規模的干混砂漿生產企業有131 家,設計能力 1854 萬 t,實際產量406.6 萬 t。 2006 年實際產量超過700 萬t。
2006 年中國建筑業協會材料分會砂漿工作部對全國干混砂漿情況進行了兩項問卷調查,調查樣本總量為 151份,其中對六地區干混砂漿生產企業的設計能力、實際生產能力的調查結果見表。

表六地區干混砂漿生產企業的設計能力、實際生產能力年份北京
大連廣州廣東天津上海 27 15 30 67 3
企業數量(家)
總能力(萬t) 103.5 179.5 185
120 1100 200-
11.43 2003 1.43
1.56 25
31.7
2004 24.9 35
I.75 48.2
總產量(萬t)
、 52.6
45.94 52.3 2005
2.48 90.4 48
江西
年份 南昌
003 0.3
總產量占當地建筑砂漿的比重(%)
2004 3.2
5.26 26.3
2005
6.0 8.2
2005 年總能力發揮(%)
續表廣州大連 4.2 5.6 7.6
天津
廣泵 1.3 1.4
1.45 2.05
25.6
50.5 25.9

從上表看到,2006 年南昌市干混砂漿生產企業 67 家,干混砂漿生產能力為1100 萬 t, 2005 年實際產量僅為90.4 萬t,實際產量僅為設計能力的8.2%,上海是我國開展干混砂漿科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干混砂漿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干混砂漿產量居金國第一。表中的統計數據只來自全國干混砂漿發展較好、較快的大城市,其平均產能只發揮了 23% ,干混砂漿實際產量遠遠未達到其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