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手工電弧焊技術的五個基本要素,以顯著提高焊條焊接效果。
對于許多人,尤其是那些剛接觸或可能不是每天都焊接的人來說,手工電弧焊(SMAW),是非常難學習的焊接工藝之一。經驗豐富的焊工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拿起焊鉗,插入焊條并生成出色的焊縫,可以激發我們其他人的極大敬畏。他們讓焊接看起來很簡單。
不過,我們其他人可能會為此而苦苦掙扎。如果我們關注手工電弧焊技術的五個基本要素:電流設置、弧長、焊條角度、焊條操作和運條速度—簡稱CLAMS,正確解決這五個基本要素就可以改善手工電弧焊水平了。
雖然手工電弧焊可能是對臟金屬或生銹金屬最寬容的工藝,但不要以此為借口不正確地清潔金屬母材。使用鋼絲刷或研磨機清除要焊接區域的污垢或鐵銹。忽略這些步驟會損害您第一次進行良好焊接的機會。不清潔的條件會導致焊縫開裂、氣孔、未熔合或夾雜等缺陷。當您準備焊接時,請確保您有一個干凈的位置放置工作夾具。良好、牢固的電氣連接對于保持電弧質量也非常重要。
穿戴好焊接防護用品。擺好姿勢,以便能很好地觀察焊條和母材熔和的過程。為了獲得蕞佳視野,請將頭部偏向側面并遠離焊接煙塵,以確保焊接接頭并保持電弧在熔池的前緣。確保您的姿勢允許您舒適地支撐和操作焊條。
將所有CLAMS點(電流設置,電弧長度,焊條角度,焊條操作和運條速度)放在一起似乎在焊接時需要考慮很多,但在實踐中就會成為習慣。不要氣餒!手工電弧焊學習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電流設置:您選擇的焊條將決定您的機器是否應設置為直流正接、直流反接或交流電。確保為您的應用設置正確。在給定的電流下,直接正接提供的穿透力比交流電高出約10%,而直流反接7u可以更好地焊接更薄的金屬。正確的電流大小設置主要取決于所選焊條直徑和類型。焊條制造商通常在包裝盒或規格書上標明焊條的工作范圍。根據焊芯直徑、焊接位置(與平焊相比,仰焊的熱量減少約15%)和成品焊縫的目視檢查來選擇電流大小。每次調整焊機5到10安培,直到達到理想設置。
|
上圖所示焊道是電流太小的結果。如果焊接電流強度設置得太低,那么焊條在起弧時會特別粘,電弧會在保持正確電弧長度的同時繼續熄滅或會卡頓。
一旦起弧,如果熔池過度流動且難以控制,焊條在它只消失一半時會燒焦,或者電弧聽起來比正常聲音更大,那么你的安培數可能設置得太高。過熱也會對焊條的焊劑特性產生負面影響。
|
|
電弧長度:正確的電弧長度因每個電極和應用而異。作為一個好的起點,電弧長度不應超過焊芯的直徑。
|
如圖所示電弧長度太短會使焊條粘附在母材材上的可能性更大。
過長的電弧(電壓過高)會產生飛濺、沉積速率低、咬邊,并且經常留下孔隙。
|
當第一次嘗試手工電弧焊時,使用過長的電弧似乎是很自然的,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觀察電弧和熔池。如果您看不清,請移動頭部,而不是延長弧度。首先找到一個好的身體姿勢,讓您能充分看到熔池,同時還能穩定并操縱焊條。稍加練習就會發現,緊密、可控的弧長可以改善焊道外觀,產生更窄的焊道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飛濺。
移動角度:平焊、橫焊和立焊時,手工電弧焊接使用拖曳或后退焊接技術。保持焊條與接頭垂直,然后將頂部沿行進方向傾斜約5至15度。對于向上立焊,請使用推焊或正手焊,并將焊條頂部傾斜0到15度,使其遠離行進方向。
行程角度。從左到右焊接時,保持向行進方向傾斜0至15度的角度。這被稱為拖拽或反手技術。
焊條操作:每個焊工操作焊條的方式略有不同。通過觀察他人,練習并注意哪些技術產生理想效果來發展自己的風格。請注意,在1/4英寸或更薄的材料上,通常不需要擺動焊條,因為焊道會比必要的寬。在許多情況下,只需要一個線狀焊道。
要在較厚的材料上形成更寬的焊道,請兩側擺動焊條,以“Z”、“半圓”或斷續階梯圖案形成一系列連續的部分重疊圓圈。將兩側運動限制為焊芯直徑的兩倍。要覆蓋更廣泛的區域,請進行多層多道焊接。
|
向上立焊時,如果專注于焊接接頭的側面,中間部分會自行處理。在接頭的中間緩慢移動,以便熔池可以趕上,并在側面稍微停頓以確保與側壁牢固結合。如果您的焊縫看起來像魚鱗,那么您向前移動得太快了,并且在兩側停留的時間不夠長。
運條速度:您的運條速度應允許您將電弧保持在熔池的前三分之一處。
|
運條太慢會產生寬而凸的焊道,熔深較淺,并可能出現冷搭接,焊縫似乎只是簡單地位于材料表面上。
|
過快的運條速度也會降低熔深,產生更窄和/或高度凸起的焊道,并且可能是未填滿或咬切,這是當焊縫外部區域凹陷時。請注意下圖中焊道的末端,焊道看起來不一致,就好像熔池試圖跟上一樣。
|
這些技巧,加上練習和耐心,將使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以改進您的手工電弧焊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