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非遺意義延安洛川非遺申報非遺名錄
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加表明了非遺保護在重大戰略實施和深化過程中的獨特作用。非遺來自于民間,來自于廣大農村,來自幾千年農業文化和鄉村文明的傳承發展,因此,非遺保護離不開對鄉土文化和民間智慧的認同守望。如今,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通過走訪藝人、收集資料等方式逐步摸清了非遺資源的家底。以山西省為例,文化廳制定了由點到面的三步走戰略,以襄垣縣為試點,通過對該地區非遺存在狀態的普查與總結,后形成了一套可在全省實施的非遺普查方針。在非遺普查的基礎上,對所收集的珍貴資料進行了搶救性保護。還需要更多的扶持才能實現,包括學術的力量、及社會力量的多方合力。菠林喇叭的獨特生命軌跡,是周家班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總結。雖然,并不是所有的鼓吹樂班,與周家班的各方面情況相一致,如具有家族傳承、歷史悠久、核心人物等,但是周家班的傳承理念和策略是具有借鑒意義的,其主動探索精神也值得學習。
豐富傳統工藝的題材和產品品種,提升設計與制作水平,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工匠和知名品牌,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到2020年,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得到明顯提升。尊重傳統文化。探索保護與發展的對策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對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作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由此可以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應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事業發展的共同目標與歸宿。
非遺目錄本地機構
集中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緊密關系。《格薩爾》史詩的存在形式不僅在藝人演唱和儀式生活中,也在歷史演進軌跡中和維系族群生存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了可供解讀的具象化的格薩爾文化空間。保護《格薩爾》史詩的文化生態,就必須要保護孕育和承載史詩的自然生態環境,它們彼此互相依存。固原市西吉縣邵陽市大祥衡陽市耒陽市巴中市南江縣其中,不乏有關昆曲的研究,如鄒元江《湯顯祖新論》60,陸萼庭《清代戲曲與昆曲》61,王永健《昆腔傳奇與南雜劇》62等。其中,蔡欣欣《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63中所列諸多專題對于學者了解臺灣方面的昆曲研究大有幫助。海峽兩岸和香港地區加強學術交流,著書立說。
非遺保護當地平臺
讓農戶實現每畝增收1.8萬元。濱州市博興縣依托草柳編、老粗布項目,建立電商產業園,將殘疾人扶貧工作對接傳統草柳編產業,采用“培訓班+基地+電子商務”的運行模式,年在線銷售額達5億元,先后帶動當地200多人致富。10年來,山東的諸多非遺業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收獲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例如,有關文獻對“”曾經帶來的斷裂性強調過度,而忽視了文化傳統在的連續性、忽視了民間文化頑強的生命力及其具有的自愈機制等79。三是人類學家因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而有所成長。人類學家在田野“遭遇”文化遺產應被視為機遇,因為可以觀察那些司空見慣的儀式和生活實踐是如何在文化遺產化過程中被再次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