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深水位,適時換水
進入高溫期,要及時加深養殖水位,達到養殖最高水位,一方面增加水體空間,相對降低養殖密度;另一方面,降低高溫氣候對水質的影響,以穩定水質,減少養殖品種的應激反應。在穩定的基礎上,視池水情況適量換水,排出底層水、降低污染,注入新水,改善池水生態環境。每次換水量,控制在池水總量的10%—20%即可。
二、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改善水質
高溫季節,水體污染加重,養殖品種總量增加,化學需氧量增高,需要晝夜間斷開機和增加開機時間。通常,白天中午開機3-4小時,凌晨3點至黎明盡量開機,建議常備“氧吧”為水體保持充足溶氧。水體消毒時,要開動增氧機,氣壓低或連綿陰雨天要連續開機,必要時,可使用“鈣幫”、“氧吧”輔助增氧,使池水溶解氧含量維持在4-5mg/L以上。
三、科學投餌
高溫季節要嚴格控制投餌量,投餌過少,影響養殖品種的生長,投餌過多,不僅浪費飼料、增加成本,而且污染水質和底質。以至養殖品種發病死亡造成經濟損失。應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每天投喂4-5次。傍晚后,清晨前多喂。投餌量根據理論投餌量結合養殖品種實際吃食情況確定。一般水質不好或養殖的種發病少喂,連綿陰雨天少喂或不喂。
四、病害防治
品種生長受到抑制,容易發病。所以,必須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綜合防治的原則。一般地,采用內服外銷的方法,即每10-15天潑灑“噬菌肽”等消毒,殺滅細菌,控制池水中細菌含量,定期投喂藥餌,提高養殖品種免疫力,增強抗病力。
五、加強日常管理
進入高溫季節,是水質變化和病害發生的頻發季節,必須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堅持每天勤巡塘,觀察水色變化,養殖品種活動情況,攝食情況,尤其凌晨池水溶解氧為最低值,巡塘檢查尤為重要。在養殖過程中,還需定期取樣化驗,及時掌握池水氨氮,亞硝酸鹽、pH值、病害情況,從而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便于及早地采取措施,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