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黑豬豬肉成為山東省青島市民眼中的寶貝,著名的膠州“里岔黑”豬肉,價格比普通豬肉高出數倍,照樣銷售火爆。養殖戶們也瞄準了這個市場,黑豬養殖也迅速火了起來。平度育出“青平黑”,即墨引進“太湖黑”,要與市場熱捧的膠州“里岔黑”在市場上一爭高下。
“里岔黑”走上“錢”途
“這幾年時間,膠州‘里岔黑'豬突然走紅,五花肉40元一斤,肘子60元一斤,里脊肉100元一斤。要想吃里岔黑豬肉,你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膠州市民張同舜從事豬肉制品加工工作,說起里岔黑豬肉,頗有感慨。
“里岔黑”為什么這么牛?筆者近日到膠州市里岔鎮進行了探訪。“里岔黑”養殖基地董事長趙波把筆者領到了養殖基地內部。“‘里岔黑'為什么貴?告訴你,一頭純種母豬價格就是1萬元,里岔黑豬純原種公豬價格是100萬元,光是這一項你說我們就投入了多少錢?”
在一排排灰色、整齊的豬舍中,筆者注意到,“里岔黑”除了全身顏色與常見的白豬有區別外,它的臉型、身長更類似野豬。
“普通的豬生長期最多四個月,而‘里岔黑'生長期為一年,豬肉的品質自然會有不同。”趙波說。在養殖基地內部,筆者看到“里岔黑”都是單獨豬舍,豬舍內有食槽和飲水管,基地內部有恒溫裝置。飼料也不是普通的混合飼料,“里岔黑”豬吃的主要是他們自己加工的飼料,麩皮、玉米、豆粉、青草什么的,基本上都是養殖基地自己種植的。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膠州市共存養“里岔黑”種公豬122頭,能繁母豬4380頭。除青島“里岔黑”豬繁育基地外,其他主要分布在該市的里岔鎮、鋪集鎮、張應鎮、洋河鎮、九龍鎮和杜村鎮等鄉鎮的農戶家中,年平均出欄“里岔黑”豬1.5萬余頭,年產值達到1.2億多元,平均飼養一頭“里岔黑”商品豬比飼養其他豬多增收1500余元。
膠州市的目標是:“十二五”末,全市“里岔黑”豬基礎母豬群達到3000頭以上,年出欄5萬頭以上,新品種基礎母豬群達到5000頭以上,年出欄新品種商品豬10萬頭以上。
“青平黑”“太湖黑”殺入
看到“里岔黑”走紅,各地養殖戶紛紛加入了黑豬養殖行列。在青島平度與即墨,“青平黑”豬和“太湖黑”豬悄悄崛起。
“青平黑”豬是平度本地黑豬和南方“太湖黑”雜交育成的黑豬種。為培育出抗病性強、適宜當地成長的黑豬,平度市門村鎮王仙莊村的官曉東,利用三年的時間,通過不斷地把當地黑豬與“太湖黑”豬進行雜交,選育出了新的優良豬種“青平黑”。為走進高端市場和改善豬肉品種,他開創綠色養殖模式,在散養基礎上延長生長周期,注冊商標進行深加工,使黑豬肉賣到了35元/斤。官曉東介紹,“青平黑”豬的主要特點是抗病性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藥物,解決了藥物殘留的問題。在喂養方面,他有自己的綠色“秘方”,主要用豆腐渣、豆粕、麥麩、玉米等天然綠色原料,經過獨特的工藝發酵而成的飼料。發酵以后有酒香味,對豬的腸道消化吸收、營養搭配都有好處。
在即墨市移風店鎮上泊村,動物防疫部門正在“太湖黑”豬養殖場進行防疫注射。該養殖場投資210萬元建成,今年初正式引入“太湖黑”豬品種,目前存欄達到1000頭。上泊村村委書記胡顯杰告訴筆者,“太湖黑豬”養殖場配套了水電、風機、污水管道和糞汚無害化處理池等設施,實行“引種、供種、配種、防疫、消毒、糞汚無害化處理”等標準化管理模式,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800萬元。即墨王村鎮也引進了黑豬項目。目前,該鎮黑豬存欄量也有300頭。據介紹,自從引進了“太湖黑”,即墨市差不多有八成的養殖戶都改成了喂養這個新品種,有的還利用“太湖黑”和本地黑豬進行雜交,進行品種改良。
近30家黑豬肉專賣店搶市場
黑豬肉在市場吃香,專賣黑豬肉的專賣店也在青島市內受寵。
筆者在東海西路一家“里岔黑豬肉專賣店”里看到,墻上的價目表寫著:“五花肉:80元/公斤、豬里脊:200元/公斤”,就連熬湯用的骨頭也都到了32元/公斤。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來店里購買的人比較多,平時每天的供應量也就一頭豬左右,上午10時左右就能賣完。
“青平黑”豬擁有注冊商標,價格也比普通豬肉翻了一倍多,普通五花肉現在價格每斤17元左右,而“青平黑”豬肉價格達到了40元。即墨養殖戶改養“太湖黑”豬,收益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五花肉也能賣到40元一斤。移風店養殖戶劉玉霞告訴筆者,“40元的價格乍一看挺嚇人,但是顧客都專程開車上門來買。”
據了解,目前青島市內有將近30家黑豬肉專賣店,其中以“里岔黑”豬肉的專賣店數量比較多,其次是“青平黑”豬和“太湖黑”豬,還有一些其他品牌的黑豬肉。因為經營的黑豬品種不同,所以價格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