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是谷物類飼料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40%以上),占畜禽生產成本的50%以上。淀粉由于來源、組成及結構不同,其在動物體內消化的速度和部位存在差異,且能量供應方式也不同。飼料中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的含量和比例以及由此引起的淀粉顆粒的結晶程度和晶粒類型,對淀粉日糧在動物體內的消化水解起著重要的作用。淀粉中支鏈淀粉越多越容易被消化,直鏈淀粉越多越不容易被消化,這就導致了動物對不同來源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率的不同。而當淀粉作為飼料的主要能量原料時,淀粉的消化吸收又會影響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影響動物的生長。本研究通過分析飼喂不同來源淀粉的試驗豬的生長狀況及營養物質的全消化道消化率,為養豬生產中合理調控日糧淀粉的供給提供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淀粉對育肥豬生長性能和營養物質消化率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飼料
本試驗使用玉米淀粉(西安市下店淀粉廠)、糯米淀粉(陜西渭南益發米粉廠)和土豆淀粉(青海江河淀粉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配制試驗日糧。
1.2試驗動物及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選取15頭初始體重為(24.49?1.34)kg健康PIC閹割公豬,隨機分成3個處理組,每個處理5個重復,每個重復1頭豬,分別飼喂對照組(玉米淀粉)、試驗1組(糯米淀粉)及試驗2組(50%玉米淀粉和50%土豆淀粉)的飼糧。根據NRC(2013年)營養需要標準分25-50、50-75、75-100 kg 3個階段飼喂,添加0.25%三氧化二鉻作為指示劑。
1.3 飼養管理
試驗豬單圈飼養,每個圈均配有1個乳頭式飲水器和1個料槽。試驗前清洗圈舍并徹底消毒。試驗期間每天飼喂3次(08:00、12:00、18:00)并記錄每次飼喂量,自由飲水。各組飼養管理條件保持一致。確保圈舍通風、干燥、衛生。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生長性能
由于豬對營養物質的消化率與其體重有密切關系,所以試驗中每一期結束時保證各組間試驗豬的平均體重基本一致。每一期的飼養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對試驗豬禁食(自由飲水)12 h后稱重,記錄每頓的采食量和飼喂天數,計算體增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飼料增重比(F/G)。
1.4.2 營養物質全消化道消化率
各階段最后5 d在飼料中添加三氧化二鉻,最后3 d每天從每圈中收集大約50 g無污染的新鮮糞樣,保存在-20℃下,最后將3 d的糞樣混合,在烘箱中60℃條件下烘24 h干燥,然后將干燥糞樣粉碎過40目,待測。
1.5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并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檢測數據的差異顯著性,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淀粉對25-50、50-75、75-100kg育肥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1可知,肥育豬在25-50 kg體重時,達到試驗要求體重時的飼喂天數和ADFI的順序分別為試驗2組>試驗1組>對照組。對照組ADG顯著大于試驗2組(P<0.05),但是試驗1組和其他兩組的差異不顯著。試驗2組飼F/G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
3組肥育豬達到50-75、75-700 kg體重的飼喂天數差異不大。50-75 kg階段,試驗2組ADFI和ADG高于其他兩組(P>0.05),試驗1組F/G比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75-100 kg階段,試驗2組ADFI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1組和試驗2組ADG、F/G均大于對照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