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投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能源審計報告提出的主要問題及節能潛力分析
1、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公司在能源定額管理方面還不夠細化,僅實現了成本、利潤和產量等宏觀指標的考核,不利于切實調動職工節能積極性。
2)能源管理機制還不順暢,能源多頭管理,不利于節能工作的正常開展。
3)沒有設立節能管理專項資金,不利于節能宣傳、培訓、獎懲和技改工作的開展。
4)能源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表現在能源計量、能源統計、產品能耗定額等基礎工作還需強化。公司生產和輔助辦公用能尚未分開計量統計;電力、水系統二、三級計量儀表配置情況相對較差;統計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工序能耗無法細化,給能源消耗的細化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2、生產運行存在的問題
1)由于電耗考核未能細化到班組機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工的節約積極性;
2)企業在電爐、除塵、動力設備雖配置有電表,但疏于統計,導致工序電耗無法細分,影響節能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3)由于設備維護不到位,潤滑不及時、傳動系統摩擦系數過大等原因,使得設備負載功率超出合理范圍;
4)公司耗電設備主要為3臺6300kVA礦熱爐,已對該爐配套低壓側無功補償裝置,但未對大功率的風機和電機等進行無功補償。
5)目前該公司的照明系統基本上仍采用的是傳統燈具,與國家提倡的綠色照明所要求的節能型燈具相比,存在著較大的節能潛力。
6)該公司電爐煙氣余熱未利用,可用于加熱生活用熱水或用于預熱硅石、油焦、洗精煤等。
7)沖洗過的硅石沒有經過充分干燥就直接進入爐體,增大了能耗,可將硅石沖洗過后先行晾曬后再送入爐中。
8)企業玉米芯、硅石等原料露天堆放,由于西昌地區雨季降水量大,且企業基本只在雨季豐水期生產,導致混合料入爐時含水量較高,配煤比例升高,使得能耗升高。
9)公司的礦熱爐均為矮煙罩半封閉式,生產時存在多次加料,長時間不蓋的問題,造成一定的熱量損失,也不利于爐內反應的進行。
10)沖洗過的硅石沒有經過充分干燥就直接進入爐體,增大了能耗,
(二)節能潛力分析
1)配置專職的計量統計人員,明確職責,認真做好各項能源消費的統計工作,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保證上崗人員的工作質量。
2)統計各工序設備的電耗情況,以便于科學制定對班組、機臺的定額考核指標,通過嚴格的獎懲,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節約積極性。
3)根據設備的負荷變化及運行狀況,利用變頻器的技術特點,對循環水泵、風機等進行節能技術改造,以降低電力消耗。
4)總結限電下開爐經驗,減少限電停爐造成的損失。比如6300kVA電爐停10小時,再送電時采用不烘爐滿負荷法。
5)加強對設備的定、巡檢管理及潤滑管理,堅持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原則,采取動態維修的設備維護維修模式,及時發現和排除設備故障隱患。確保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配置必要的檢測儀器,對重點用能設備進行能源利用效率的實際監控,并與同類型先進的機臺設備能耗指標進行對比,以便查找是設備管理的問題還是設備自身工藝參數的控制問題,挖掘節能潛力。
6)按照綠色照明的要求,對照明系統的燈具進行節能改造,以降低電力消耗。
7)對單臺功率較大的風機等設備進行就地補償,以減少無功電流帶來的損失,這樣既可增加線路的供電能力,又可減少線路損耗。
8)煙氣排放溫度為400~600℃,如果上煙氣余熱發電綜合利用系統,可有效的減少熱量損耗,節約能源,增加經濟效益。
9)對企業生產場地進行硬化處理,并合理設置原輔擋棚,可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確保生產順暢。
六、審計結論和建議
本審計組通過審計考核,核對取證,數據分析等,做出如下審計結論:
1、在主要經濟指標方面:在審計期的2009年,德昌縣中硅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工業總產值6433萬元,工業增加值1930萬元,利稅285萬元。
2、在主要能耗指標方面:在審計期2009年,中硅公司單位產品電爐電耗為11843.5kWh/噸,對比《《鐵合金行業準入條件(2008年修定)》中相應指標單位冶煉電耗準入值為12000kWh/噸進行對標,本指標比先進水平低156.5kWh/噸。
3、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組建了節能管理機構,制定了能源采購、計量、統計、生產過程管理和定額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制度,并以經濟責任制的方式嚴格考核,有力的促進了企業各項節能工作的有效展開并取得了較好的節能降耗效果。
4、在能源計量器具配置方面,中硅公司生產和辦公用能尚未分開計量;通過統計計算,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綜合配備率為50%,其進出公司能源(一級)計量器具配備率為100%,二級計量器具配備率為75%,無三級計量器具。未達到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的要求。主要原因是電力(三級)計量器具配備不全只達到了67%,生產用水(一、二、三級)計量器具未配置。同時由于統計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工序能耗無法細化,給能源消耗的細化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5、在節能減排工作上,2009年中硅公司綜合能耗為19407.09噸標準煤,單位產品能耗為2.98噸標準煤/噸,對比期2008年單位產品能耗為3.24噸標準煤/噸,按照單位產品能耗計算2009完成節能量1692.86噸標準煤。
七、節能措施及建議
1、建議企業進一步完善節能管理的體系建設,按照國家節能管理的相關規定,在公司和各生產用能車間設置專職的節能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的節能管理人員,理順關系,確保企業能源管理工作能夠得到順利開展,定期對專職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保證上崗人員的工作質量。
2、目前中硅公司生產和辦公用能尚未分開計量;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均無計量。通過統計計算,中硅公司能源計量器具的綜合配備率只有50%,這都是企業下步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建議企業盡快完善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及配備足夠的人員,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要求配置能源計量器具,建立、細化產品能耗考核指標,加大分級考核的力度。
3、建議企業強化能源統計工作,配備專職的節能管理、統計人員,持證上崗,完善各種能源消耗統計報表。
4、建議企業設立節能管理專項資金,鼓勵節約能源的行為,獎、懲兌現。
5、建議公司在能源定額管理方面逐步細化和落到實處,不僅要對各分公司的成本、利潤和產量等宏觀指標進行考核,更要對細指標進行落實和考核。
6、按照綠色照明的要求,對照明系統的燈具進行節能改造,以降低電力消耗。
7、建議采用變頻調速技術對變負荷運行的風機、給水泵、循環水泵等進行節能技術改造,以降低電力消耗。
8、建議企業總結限電下開爐經驗,減少限電停爐造成的損失。比如6300kVA電爐停10小時,再送電時采用不烘爐滿負荷法。
9、建議企業加強對設備的定、巡檢管理及潤滑管理,堅持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原則,采取動態維修的設備維護維修模式,及時發現和排除設備故障隱患。確保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配置必要的檢測儀器,對重點用能設備進行能源利用效率的實際監控,并與同類型先進的機臺設備能耗指標進行對比,以便查找是設備管理的問題還是設備自身工藝參數的控制問題,挖掘節能潛力。
10、建議企業對單臺功率較大的風機等設備進行就地補償,以減少無功電流所帶來的損失,既可增加線路的供電能力,又可減少線路損耗。
11、建議企業設置原輔擋棚,可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確保生產順暢。
12、建議企業將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用于余熱發電或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