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東陽經營一家旅館的老王放下手中的《東陽日報》,便打開電腦,查閱柴油發電機的報價情況。老王對記者表示:“看來,柴油發電機今年是必須買了”。
在當天的報紙上,《2011年迎峰度夏錯避峰有序用電方案(試行)》占據了重要位置。東陽市有序用電辦公室在方案中明確,由于電力供應缺口較大,從7月份起,賓館、飯店和商場等非工業用戶,每月用電量以去年7月份用電量為基數下降30%。
毫無疑問,老王的旅館是被大幅限電的非工業用戶之一。實際上,有同樣遭遇的企業不在少數,這也導致近期柴油發電機出現熱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應對今年盛夏的用電高峰,不少地方采取“有保有限”的措施,即保龍頭企業、納稅大戶用電,限小企業用電。因此,眾多中小企業不得不自購柴油發電機組,導致部分地區柴油發電機組出現“一機難求”的景象。上海伊謄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老字號”的柴油發電機廠家,長期大量提供3kw-300kw的柴油發電機組,但今年也出現了柴油發電機組銷售斷貨的現象,這在該公司幾十年來的經營歷程中并不多見。
柴油發電機“火”了,價格也有所上漲,差不多一臺上漲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某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3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售價約3.8萬元/臺,送貨上門的價格為4萬元/臺,比以前貴了幾百元。
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說,利用柴油機發電與用工業電相比,成本無疑會有所上升,但對部分企業來說,這也是一種無奈選擇。“實在沒辦法,跟客戶的合同上,交貨日期寫得明明白白,要是拖延交貨,那是要罰錢的,用柴油機發電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幸好生產工藝品耗電量小,不然成本上升的壓力會更大。”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為了擺脫95小時的剩余電力,到今年目前為止,全省已支付了3500萬美元,而且據說從當下看并無緩解。
根據獨立電力系統運營商,由于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生產在增加,而需求卻在下降,消費者將繼續支付以擺脫剩余電力。
賀維學會提出了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即支付一些發電機以減少它們的產量。
從長期來看,它建議取消定額計價,相反轉向每小時發電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