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室自行車庫排煙量
1. 一類建筑及超過32M高的二類建筑的地下室自行車庫排煙量按6次/H計算,配有不小于50%的送風量。
2. 地下室包括人防地下室的防煙、排煙風管不宜穿過防火墻,當必須穿過時,應在防火墻處設置常閉280℃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當負擔兩個排煙系統時,兩個系統總管上及支管上應設常閉280℃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
3. 排煙風管應采用不燃材料制成,鍍鋅鋼板風管的壁厚為1.2MM。
二、二等人員人防、地下汽車庫通風設計及施工說明應含內容
(一)、工程概況
1. 戰時人防等級、人數、人防防護區域劃分。
2. 平時汽車停車庫停車方式(單層或雙層)。
3. 戰時通風方式分清潔式、過濾式和隔絕式通風。
4. 平時設排風和排煙及送風系統。
5. 平戰合用管道的運行方式及臨時拆除或安裝的構件。
(二)、設計依據
1、使用現行**和地方法規的名稱及標準號及版本。 2、用戶設計委托書及建筑設計。
(三)、戰時通風系統設計
1. 各種通風方式的風量標準及隔絕式時間,CO2 濃度標準。
2. 分別說明各種通風方式的使用方法詳見人防通風原理圖。
3. 當測壓裝置顯示工事內外壓差小于30PA時,不允許人員出入。
(四)、平時通風系統設計
1. 平時送風、排風、排煙、風量標準。
2. 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的劃分,以及擋煙垂壁的設置。
3. 平時排風、排煙和送風系統的使用方法。
4. 地下車庫通風與地上通風空調有關的系統銜接方法及參見本工程有關設計施工說明或圖紙。
(五)、環保設計
1、振動設備的減振基礎,管道的減振吊支架使用。 2、產生噪聲設備前后接管要裝消聲器和軟接頭。
(六)、施工說明
1. 人防通風系統的戰時設備可暫不安裝。
2. 穿越密閉墻的風管應設預埋管,詳見大樣,并應防銹蝕。
3. 自動排氣活門、密閉閥門、排風口及測壓管等應安裝到位。
4. 風管材料為鍍鋅鋼板制作,其厚度按《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規定選取,排煙管道壁厚為1.2MM。
5. 設置在染毒區的進、排風管采用3MM厚的鋼板焊接制成法蘭連接,風管應有0.5%的坡度坡向室外。
6. 防火閥應單獨設支吊架,并注意方向性,不可反向。
7. 風管穿墻處應用不燃材料堵嚴。
8. 除鍍鋅鋼板風管外的鐵件需除銹,刷紅丹二度及調和色漆二度。
9. 風管支吊架間距不大于3M,支吊架制作安裝詳見國標T607。
10. 機房內壁、頂板作吸聲處理,地面刷109涂料,由土建施工。
11. 其余未及事項按《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執行。
(七)、其它
1、本工程圖紙所有標高均以米計。 2、其它尺寸均以毫米計。 3、其它需特殊說明的條文。
三、《6B級防空地下室通風設計》
(二)、通風設計
1. 可不設過濾式通風,僅設計清潔式通風和隔絕式通風,戰時最小新風量按>7M3/H •P,隔絕時間和CO2 濃度標準與6級人防地下室相同。
2. 有直接對外通風采光窗的半地下室也可設計6B級防空地下室,平時可利用通風采光窗作自然通風,當采光窗可開啟面積大于地面面積2%時,可不設機械排煙系統。盡量使各房間均有通風采光窗。設計時要向土建提示,通風采光窗戰時使用預制防護擋板。
3. 廁所宜設獨立排風設施。
4. 掩蔽人數按不小于3M2/P 計算,室內凈高不宜小于2.2M,每個抗爆單元不應大于2000M2 。
5. 平時通風可采用射流式通風器。
6. 防火設計按《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和《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執行。
四、《一拖多空調系統設計》
(一)、適用范圍
1. 適用于中小型舒適性空調系統。
2. 適用于建筑功能多變,空調運行時間極不統一的空調系統。
3. 適用于無集中冷熱源的建筑。
4. 不適用于高精密空調建筑和潔凈室、****建筑。
(二)、一拖多空調系統分變頻和非變頻二類,要根據建筑物對高頻電磁波要求選擇。
(三)、室外機必須設置在堅固的基礎上,嚴禁用金屬掛吊結構。
(四)、室外機必須設置在通風良好的場所,盡量分散設置。
(五)、機組的能效比必須大于2.3。
(六)、系統設計首先應進行空調負荷計算,根據冷熱負荷和房間內氣流組織配合裝飾選擇室內機。
(七)、根據建筑物功能和運行時間劃分空調系統,選擇室外機,外、內機配比控制在1:1.1左右較好。
(八)、繪制各系統冷媒管配管系統圖,并編系統號,并測量管長,計算出總管長,注意總長度、內外機高差和內機與內機高差應符合產品要求,管路長度越短越好,盡量減少彎頭。
(九)、冷媒管道宜采用脫氧亞磷無縫銅管及專用接頭,管徑宜按下列管徑規格選用。
Φ6.4×0.8; Φ9.5×0.8; Φ12.7×0.9; Φ15.9×1.0; Φ19.1×1.0; Φ25.4×1.2; Φ28.6×1.2; Φ31.8×1.3; Φ38.1×1.4;Φ44.5×2.0;
嚴禁使用“T”字接頭。 分岐接頭可水平或垂直安裝,分岐集管(或稱端管)必須水平安裝。
(十)、管道焊接須用氮封焊接,管道焊接好必須進**密性試驗和氣洗操作,具體要求應詳細參照各廠家的安裝要求。
(十一)、管道試驗合格后,采用難燃型保溫套管及專用配件附屬品保溫材料,其厚度以不結露為準。
(十二)、冷媒管支吊架間距規定如下(參照執行)
公稱直徑(MM) <20 25~40 >50
最大間距(M) 1.0 1.5 2.0
支吊架要用墊木來防止冷橋。
(十三)、冷凝水排水管采用PVC硬塑料管,管徑不能小于DE25。
(十四)、冷凝水管安裝應有順流下坡,坡度≥1%,當坡度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增大管徑,或選用帶增壓泵的內機。嚴禁排入生活污水管道,不宜排入雨水立管。冷凝水管越短越好。
(十五)、冷凝水排水管支吊架間距為1.5M,嚴防管道呈上下彎蛇狀,嚴禁人踩或吊掛重物,管道不能與吊頂接觸。
(十六)、當室內機為抽吸式結構時,機內呈負壓狀態,冷凝水排水管接出時應設存水彎,在存水彎處設清掃口。
(十七)、冷凝水排水管徑通水試驗合格后要采用難燃型保溫材料保溫以防結露。
(十八)、PVC塑料管管徑和壁厚按下表選用
允許流量(I=1%)(L/H) 內徑(MM) 壁厚(MM)
≤14 Φ25 3.0
14~88 Φ32 3.5
88~175 Φ40 4.0
175~334 Φ50 4.5
注:內機產水量為2(L/匹•H)
(十九)、按建筑功能要求盡可能配備新風,新風機組宜獨立設置系統。新風管道安裝要求另詳。
(二十)、系統安裝時必須熟悉了解產品安裝手冊,安裝隊伍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嚴格按照各產品的操作規程進行施工。機組電氣配合詳見電氣安裝施工圖,本說明未詳之處請詳見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