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個特高壓輸電項目的正式運營,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用短短4年時間登上國際電工制造的“珠穆朗瑪峰”,書寫了世界輸變電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4年,彈指一揮間。隨著兩個特高壓輸電項目的正式運營,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用短短4年時間登上國際電工制造的“珠穆朗瑪峰”,書寫了世界輸變電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以1000千伏特高壓技術的成功運用為典型,我國輸變電產品的生產規模、制造能力、技術水平、生產效益已經達到當今國際最高水平。截至目前,輸電距離長達640公里的我國首個特高壓輸電工程已經安全平穩運行一年有余。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探索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中國制造”到“
輸電和變電設備是電力輸送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一國電力工業的先進程度。中國電力工業從220千伏、330千伏,發展到500千伏的電壓等級,都曾向發達國家購買了大量技術和設備。國內企業在不得不承受高昂價格的同時,無數次地發問,我們何時才能實現“中國制造”?
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的痛苦摸索之后,我國企業在自主創新的實踐中迎頭趕上。目前,
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設備完全實現了國產化;百萬千瓦大型核電、水電和火電等重大工程項目的變壓器完全國產化;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的輸變電產品均已立足國內制造。
在超高壓領域完全實現國產化之后,我國開始挑戰運用特高壓技術解決長距離輸電的世界性難題。我國現有電網主要以500千伏為主,最經濟的電力輸送距離為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