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場上常出現的造假、劣質產品重新包裝現象我們已經司空見慣,如:近期被曝光的山東某個廠商專門將過期或干脆造假的干貨回收,然后利用封口機將其“換”了一層包裝再重新推向市場,但即使利用封口機賦予其精致包裝外殼也能被消費者所識破。
將通過包裝機充填過產品的袋裝或瓶裝容器進行包裝后,然后再利用封口機進行密封。假冒種子的制作流程也是如出一轍:不法商販將沒經過任何加工的種子通過包裝機填入包裝袋內,然后再利用封口機將袋口密封,再進入市場以謀求暴利。
對于造假行為,封口機廠商只能標識無能為力,但不規范的市場環境,又使其不斷被一些不法商販所利用,封口機廠商不可能對所有客戶進行一一調查,因此,還需進一步規范和調整才能遏制一些違法現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