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感應加熱淬火技術解決生產難題(二)
(1)沿齒溝淬火感應器的設計和制造。
(2)對已淬硬齒面的保護即如何防止齒面“回火”。
(3)淬火冷卻方式的合理選擇。
為此,在為八鋼1750軋機,國豐1450軋機及漣鋼1750軋機精軋部位主傳動裝置中的鼓形齒接軸產品的內齒圈強化方式上,我分廠做了用沿齒溝淬火工藝代替原來的的滲碳淬火工藝方面的嘗試,取得了顯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紀的熱處理向高效、節能、精密、清潔方向發展,提倡“少無污染、少無畸變、少無(質量)分散、少無浪費、少無氧化、少無脫碳、少無人工、少無廢品”的理念。而我國的“十、一五”計劃也明確提出了環境友好型、節約能源型的經濟發展方針。這些都表明,作為一種清潔、節能的熱處理工藝,只要解決其潛在的弱點,感應加熱淬火技術在齒輪上的應用就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隨著全頻固態IGBT逆變電源技術應用的日益成熟,加熱電源頻率和功率的可調性問題得到完全解決,感應加熱淬火參數的實現調節和控制得到完全保證,加上數控淬火機床的廣泛應用,感應加熱淬火的淬火質量、強化效果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將得到進一步保證。由于電源的頻率在50~100Hz范圍內可調,硬化層深度范圍完全可滿足齒輪類零件的使用要求,而且淬火層的深度可達10mm以上,這是現在的滲碳淬火工藝所無法實現的。未來的冶軋、艦船、起重和礦山等重載齒輪,必然向深層發展,而深層滲碳(>5mm)在目前階段,我國還不具備成熟的工藝,主要表現在:
(1)適合深層滲碳的用鋼還得研究;
(2)滲碳周期長,淬火變形的問題急需要解決;
(3)如何保證滲層的質量,而感應加熱淬火技術無疑在這方面占有絕對優勢。
筆者認為,廣大從事感應熱處理工作者只要通過努力,針對其在齒輪強化上存在的弱點,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并找到解決的辦法,相信未來感應加熱淬火技術在齒輪上的應用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