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集熱器主要由聚光器、吸收器和跟蹤系統三大部分組成。按照聚光原理區分,聚光集熱器基本可分為反射聚光和折射聚光兩大類,每一類中按照聚光器的不同又可分為若干種。為了滿足太陽能利用的要求,簡化跟蹤機構,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在本世紀研制開發的聚光集熱器品種很多,但推廣應用的數量遠比平板集熱器少,商業化程度也低。在反射式聚光集熱器中應用較多的是旋轉拋物面鏡聚光集熱器(點聚焦)和槽形拋物面鏡聚光集熱器(線聚焦)。前者可以獲得高溫,但要進行二維跟蹤;后者可以獲得中溫,只要進行一維跟蹤。這兩種聚光集熱器在本世紀初就有應用,幾十年來進行了許多改進,如提高反射面加工精度,研制高反射材料,開發高可靠性跟蹤機構等,現在這兩種拋物面鏡聚光集熱器完全能滿足各種中、高溫太陽能利用的要求,但由于造價高,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
70年代,國際上出現一種“復合拋物面鏡聚光集熱器”(CPC),它由二片槽形拋物面反射鏡組成,不需要跟蹤太陽,最多只需要隨季節作稍許調整,便可聚光,獲得較高的溫度。其聚光比一般在10以下,當聚光比在3以下時可以固定安裝,不作調整。當時,不少人對CPC評價很高,甚至認為是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預言將得到廣泛應用。但幾十年過去了,CPC仍只是在少數示范工程中得到應用,并沒有象平板集熱器和真空管集熱器那樣大量使用。我國不少單位在七八十年代曾對CPC進行過研制,也有少量應用,但現在基本都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