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儀器儀表市場的有紙記錄儀正發生著一次重要的變革,驅動力不只源于國家相關規劃的指導,更源于本土用戶需求的升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專家委主任陳成曾指出,離散工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一直是國內企業的短板,這也將是行業內今后工作的重點,即將于2012年出臺的“智能制造裝備‘十二五’規劃”,也將進一步深入推動信息化的發展;從工業用戶的角度來看,隨著設備硬件可靠性逐漸提高,軟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種種跡象表明,不論是工業領域的管理軟件,抑或是控制層面的軟件,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近年來,對于自動化企業來說,在儀器儀表領域的競爭也可謂日趨白熱化。那么,在如今自動化企業著力提升“軟實力”的形勢下,儀器儀表將會何去何從呢?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成在采訪中表示,采用冗余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系統硬件可靠性的問題,目前系統故障率主要集中在儀器儀表產品方面,因此軟件本身的安全問題以及相關認證成為了本土企業需要邁的“一道坎”,同時更統一的工程平臺的建立對于儀器儀表廠商來說,也將是技術上的一次“飛躍”。有紙記錄儀如何更安全?究其原因,陳成認為這源于對軟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與此同時,軟件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以至于難以在軟件的開發過程中有效地控制軟件質量、軟件的信息安全和軟件的功能安全。據了解,目前,盡管國內已經有部分功能安全標準的對應版本,但實施情況并不盡如人意。陳成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國內廠商對于軟件功能安全的認識和宣傳還遠遠不夠,受重視的程度也遠遠不及先進控制和信息化,絕大部分的軟件廠商認為這會增加產品的研發成本,這與國外軟件開發領域的情況不盡相同;同時,缺乏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也是儀器儀表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第三方認證機構要如何有效地對儀器儀表進行驗證呢?據陳成介紹,目前國內推廣較為深入的是V&V(軟件驗證和確認)的流程模式,這其中包括了軟件模塊測試和集成測試技術、軟硬件集成測試技術,同時還包括軟件驗證技術(靜態分析技術、軟件復雜性度量等)以及軟件安全確認技術(概率測試、仿真/建模等)。利用這樣的平臺,企業在軟件安全方面可以得到強大的技術支撐,更為重要的是為用戶帶來了強大的安全保障,一舉兩得。陳成認為,兩三年內,有紙記錄儀將會得到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