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對化機四區、五區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新供水管網試運行,該地區徹底告別分時供水的日子,達到了24小時供水條件。化機四區、五區也是我市市直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中最后一個片區,至此,我市城區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中任務量最重、工程難度最大的連山老城區市直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為實現全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的全面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于歷史原因,我市城區230多公里老舊供水管網存在設計能力不足、管網破損等諸多問題,供水承載能力不足、上下水交叉污染等現象日益突出。城區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成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工程,更是保障居民飲水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作為市政協四屆一次會議的“一號提案”和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辦好的七件實事之一,工程自2010年5月10日正式啟動,5月20日,駐葫武警8624部隊、65037部隊1800余名官兵同時在化工一區、遼建和錦化片區開槽動工。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市政協抽調14名政協委員組成民主監督小組,住建委抽調9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立工程建設指揮部,下設連山、龍港、新城區三個項目部進行指揮協調。
時任市長,現任市委書記孫兆林多次到現場視察、指導工作,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政協主席鄭宏偉帶領市政協黨組成員及部分常委到住建委進行深入調研;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寧綏多次到現場辦公;市人大副主任李寶祥率部分人大代表視察工程;市政協民主監督組成員集體或個人多次到現場監督指導。連山、龍港兩區也派專人進駐施工現場,解決社區施工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作為工程實施部門,市住建委把此項工程作為城建工程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精心組織,攻堅克難,保證了工程的順利推進。
按照原有設計規范,城區供水管線使用年限一般為20年,而葫蘆島市供水管網個別地區甚至是日偽時期所建,并且大部分無資料可查。市住建委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多次修改設計方案,以求最大限度與實際相符。并同時委托三家資質單位進行預算編制,保證了工程造價的真實準確。依法公開面向全國范圍招標;采取措施實行紀檢和媒體共同監督;省內93家單位報名,13家單位中標并進行了結果公示,保證了公開、公正。
為了保證施工進度,指揮部全體工作人員及施工單位并肩作戰,組織施工單位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時間、人員、材料和機械,提高工作效率,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爭分奪秒搶進度。針對水表出戶、給水入戶改造施工中遇到的問題,耐心細致做工作。對百姓投訴的問題,做到“有訪必接,接訪必復”。
按照市政府的總體要求,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三年工作量兩年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對此,市住建委把解決自來水污染和保障居民全日供水作為管網改造的工作重點,優先解決,取得了可喜成果:
遼建、水泥、農民新村、化工、化機地區實現全天候供水。遼建等地區早晚定時的供水方式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幾代人經歷了用水桶和水箱儲水的生活方式,由于管網嚴重老化,自來水污染情況時有發生,危害百姓的身體健康。改造后,上述地區已經實行全日供水,運行穩定,居民生活極大改善,群眾拍手稱快。
連山大街兩側高層居民用水不再犯愁。連山大街兩側住宅的給水原為直供,四層以上住宅水壓不足,經常出現沒水狀況。改造后,由原來的直供改為由泵房進行二次加壓供給,水壓穩定、水量充足,居民吃水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勝利、海業、長虹、光明小區吃上放心水。勝利小區原有供水管線為焊接鋼管,光明小區為膠接口的PVC管,均老化嚴重,自來水經常受到污染,而且漏失嚴重。改造后,從根本上解決了生活用水受污染的問題。
實施了寧化、勝利、新風小區提標改造,打造城區新亮點。原有小區房屋使用年限較長,基礎設施破損嚴重。改造過程中,指揮部通過深入開展“我們的城市 我們的家園”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市體育局、社區街道、市住建委廣泛動員,多方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共拆除違章建筑300余平方米,清理小區垃圾1500余立方米,清除雜草2萬余平方米。改造后,新增小區綠地、健身器材、休閑桌椅,鋪裝水泥路面、方磚、路邊石,安裝路燈,更換垃圾箱,對樓房外墻進行保溫處理,更換塑鋼窗,安裝電子門,不僅完善了小區各項功能,還大大改善了小區環境。
兩年來,經過城建人的不懈努力,城區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共完成室外供水、配水管線16.4萬米,入戶改造完成7.9萬戶,水表出戶改造完成6100戶,恢復方磚、水泥路面11.7萬平方米,使5.5萬余戶達到24小時供水條件。
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是我市建市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工程的實施,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功能,解決了長期困擾市民的吃水難問題,讓廣大市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