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方能薄發。據市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我市正泰、德力西、天正三家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70.07億元,同比增長43.7%,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3個百分點。在歷經30年的風風雨雨之后,不少柳市民企通過產品的研發、行業的轉變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智能“再造”
“這批智能電表馬上要裝車了。隨著國家智能電網發展規劃的制定實施,電器產品的全面智能化升級給電器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弊蛱欤谡﹥x表車間,一位技術人員介紹說。環顧四周,工人們各司其職,車間里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5月上旬,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招標結果,正泰儀表共計中標5.7萬多只,合同金額達1.4億多元。正泰儀表在國家電網公司組織的2011年第二次智能電表集中規模招投標中再奏強音。有關人員說,這次正泰儀表中標的產品全部為智能電表,共計中了10個大包,涉及福建、遼寧、山東、江蘇、湖北、浙江等六個省的電力部門。
今年,正泰智能化GIS產品也迎來了“開門紅”。正泰智能化GIS產品自2004年開始研發,期間,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聯合攻關,按國家電網2010年發布的《高壓設備智能化技術導則》的要求,并與其他專業廠家共同研發了符合數字化變電站要求的智能化GIS設備。2006年,產品通過了西高所的型式試驗及電磁兼容試驗。
在“天正”,新開發的智能斷路器,可遙控、遙感、遙測、遙調,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輕松進行控制,其附加值是傳統產品的10倍。在擁有省低壓電器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的溫州大學,多家樂清電氣企業已經與他們進行合作,開發的正是第四代智能電氣產品。
德力西制定了“堅強智能計劃”,專門成立了德力西電氣研究所,全年完成新產品開發88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
熟諳樂清電氣產業的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電器分院院長尹天文曾公開表示,智能電網的用戶端產品幾乎涵蓋了低壓電器的全部,應該成為樂清電氣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主方向。
綠色高端“再造”
柳市民企中有一些后起之秀,通過走綠色環保和高端之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不久前,市有關領導在調研企業時,走進了東和電子。董事長鄭元和稱如今行走在兩個行業間,嘗到了企業轉型升級的甜頭。
東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長虹塑料有限公司,創辦于1989年。2010年,長虹塑料出口創匯在樂清市同行業中排名第十位。雖然長虹塑料不斷發展壯大,但鄭元和早幾年前就嘗試不同行業發展的思路。
2008年,鄭元和得知深圳企業集成電路半導體產品80%是國外進口的信息后,與朋友合伙在深圳生產半導體產品。經過半年尋訪,在日本企業聘到了幾位專家,首期投入8000多萬元,引進國外先進工藝,開始租廠房研發。
2009年,一條嶄新的全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在深圳正式投入生產。該產品生產車間環境要求十分高,要恒溫23℃,車間空氣全部要凈化!耙驗殡娮有酒砻嫒菀籽趸,如果達不到要求,產品出來后就成了次品。” 兩年堅持,成品率已經達到了行業內比較高的水平。
2010年,作為我市招商選資的一個高科技項目,鄭元和與深圳伙伴分開生產,回到了柳市,成立了浙江東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現有170多名職工,產值約1個億。
在浙江東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接待室就是銷售大廳,一進來,立即有員工出來請來客穿上凈化服裝、鞋套,并戴上帽子。如果你要進入無塵車間,還得通過一個風淋門。走進無塵車間,員工穿戴整齊,還戴了口罩,技術人員,品質人員和普通操作工穿著以顏色區分,易于分辨。
“因為產品技術含量比較高,這里的員工30%都是技術人員!笨粗慌排耪β倒ぷ髦淖詣踊瘷C器和正在一旁操控的技術人員,鄭元和邊走邊說,“我們的電子產品應用范圍十分廣,如手機、電視機、汽車等等,全部是智能化的產品,因這些產品好多原是國外進口,所以目前我們的產品十分暢銷!
有為之手 提供扶持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和居民消費的升級,柳市企業產品的轉型升級也在加速,電氣產業也正在上演著精彩“蝶變”。
“正泰”除發展智能產品外,還把新產業的寶押在了“太陽能薄膜電池”上。德力西的LED布局雄心,令人驚訝。目前“德力西”在上海的LED生產線已經達到了10條,總規劃是20條。同時,在江西、江蘇和嘉興、樂清等省地市,也將大規模建設LED生產線。
民企轉型升級,一個老生常談但無可回避的問題是政府該做些什么?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舉措,2010年樂清設立了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據了解,這項每年規模達到1億元的專項資金,將重點用于支持電氣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電氣產業科技創新、人力資源、金融支撐等“六大服務平臺”,重中之重用于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
全球經濟的列車駛入21世紀,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受到世人前所未有的關注。柳市的企業家們強烈地意識到: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轉變發展方式,加速轉型升級,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經濟界人士認為,民營經濟轉型升級,除了依靠自身的不斷努力外,各級政府應優化資源配置,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展,同時鼓勵民營經濟通過參股、合作等方式,加盟新興產業鏈,推進集群集約發展,實現產業間的對接,拓展電氣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度和廣度。
只有多個輪子并驅,民企才能加速“蝶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電器之都”必將書寫更輝煌的產業傳奇。